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1月11日 星期四

    挂名出书侵蚀职称成色

    《 文摘报 》( 2018年01月11日   01 版)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有些网店明码标价叫卖书籍的“作者”“主编”署名权,卖家承诺书籍质量并保证一书一号。部分高校教师花重金挂名出书,以此为筹码在职称评定中占得先机。

      “别人都花钱出书,我不花钱就只能落后。”一位高校青年教师的无奈,道出了流风所及的逆淘汰问题。可以说,挂名出书的影响,不仅在于使职称与金钱挂钩、违背职称评定的初衷,更在于形成一种投机取巧的氛围和环境,进而对学术研究乃至其他专业领域的风气产生消极影响,消耗那些老老实实做学问、干事业者追逐梦想的激情和勇气。

      一手交钱就能一手出书,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一些高校科研学术风气不正,部分职称评定程序不够科学严谨,少数出版社经营管理存在漏洞,甚至靠贩卖书号来赚“快钱”,加上网络电商降低了交易成本,为各方的“利益合谋”提供了便捷平台。在所有因素背后,有一条更为根本的制度性因素:一旦职称评定的标准和体系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就容易出现对待学术成果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情况。这不仅为挂名出书的市场发育提供了土壤,也滋生出“论文经济”等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现象,导致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的扭曲。

      (《人民日报》1.4 彭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