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经济学学术成果评价的根本准则

    《 文摘报 》( 2017年12月19日   06 版)

        当前,经济学界存在一些值得警惕的现象:在对经济学论文和著作的遴选、评奖中,不少人将数学模型的复杂程度、计算技术的难易度作为评判学术成果水平高低的标准;有的认为纯学术研究可以没有应用价值,可以不经过实证检验,可以与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无关,有的认为一篇论文或一部著作中,模型越复杂、公式越多、数据使用越多、技术难度越大,学术水平就越高,有的认为经济学术语越多、新观点越多,新见解越多,学术水平就越高;许多经济学论文,不论是否适用模型,作者都尽量使用模型,不论是否适合运用计量分析,作者都努力进行计量分析,能明晰说明的故意说得深奥,能简单计量的却用模型弄得复杂。

        反思这些现象的根源,就是对经济学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形成了误区,有必要正本清源。

        社会科学既是事实科学又是价值科学,其成果的特质,即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促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经济学起源、发展须臾没有离开过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一切真正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都应该具备实用性或应用价值,能为人类带来福祉、改善人类生活。经济学的科学属性决定了经济学论文或著作的属性——具备应用性和应用价值。这是经济学学术成果的生命,也是经济学学术成果价值评判的根本准则。把是否运用了数学和公式、模型是否新颖、方法是否有技术难度作为评判经济学研究成果的标准,无疑是本末倒置,必须摒弃。

        (《光明日报》12.14 李金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