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学界存在一些值得警惕的现象:在对经济学论文和著作的遴选、评奖中,不少人将数学模型的复杂程度、计算技术的难易度作为评判学术成果水平高低的标准;有的认为纯学术研究可以没有应用价值,可以不经过实证检验,可以与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无关,有的认为一篇论文或一部著作中,模型越复杂、公式越多、数据使用越多、技术难度越大,学术水平就越高,有的认为经济学术语越多、新观点越多,新见解越多,学术水平就越高;许多经济学论文,不论是否适用模型,作者都尽量使用模型,不论是否适合运用计量分析,作者都努力进行计量分析,能明晰说明的故意说得深奥,能简单计量的却用模型弄得复杂。
反思这些现象的根源,就是对经济学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形成了误区,有必要正本清源。
社会科学既是事实科学又是价值科学,其成果的特质,即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促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经济学起源、发展须臾没有离开过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一切真正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都应该具备实用性或应用价值,能为人类带来福祉、改善人类生活。经济学的科学属性决定了经济学论文或著作的属性——具备应用性和应用价值。这是经济学学术成果的生命,也是经济学学术成果价值评判的根本准则。把是否运用了数学和公式、模型是否新颖、方法是否有技术难度作为评判经济学研究成果的标准,无疑是本末倒置,必须摒弃。
(《光明日报》12.14 李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