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黄帅走了,但那段历史不能忘记

    《 文摘报 》( 2017年12月19日   03 版)

        12月10日,年仅57岁的黄帅去世的消息引起不小关注。对于这个名字,50岁以下的人可能不知道。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作为“反潮流革命小闯将”,黄帅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1973年,13岁的黄帅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上五年级。9月7日,她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做了些小动作,老师把他叫到前面,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这句话你说得不够确切吧,希望你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说话多注意些……”

        黄帅的班主任齐鸿儒看了这篇日记后,认为黄帅提意见纯粹是为了拆老师的台,降低老师的威信。于是,接下来两个多月,老师号召同学“对黄帅的错误要批判,要和她划清界限”。黄帅觉得自己受了委屈,给报社写了一封信,希望报社来人调和她与老师的矛盾。

        在信中,她说:“……我是红小兵,热爱党和毛主席,只不过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日记上,可是近两个月老师一直抓住不放。最近许多天,我吃不下饭,晚上做梦惊哭,但是,我没有被压服,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意见。究竟我犯了啥严重错误?难道还要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

        据黄帅后来讲,信寄出后,她又有些后悔,“自己原本有错,而且那位语文老师平时对我们挺不错的”。但是信已经寄出,而且恰逢当时需要在教育界树立一个“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典型的需要。黄帅这封六百字左右的信就成为了突破口,得到的批复是:“不是你和你老师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大事。”

        按照“指示”,报社把日记作了摘编,并在1974年12月12日加了编者按语公开发表。12月28日,中央媒体又在头版头条位置全文转载。

        几天之内,黄帅就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全国各中小学迅速掀起了“破师道尊严”“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活动,有的地方还树立了本地黄帅式反潮流英雄。这就是当时著名的“小学生事件”。

        毫无疑问,黄帅,是前置定语“反潮流革命小将”首先使用者,并由此成为了一个年代的历史符号。那个年代,一个“反潮流革命小将”,一个“白卷先生”,标识了中国教育、教师乃至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境况。那个年代,是“反潮流革命小将”“造反有理”的年代,是“白卷先生”登(学)堂入(教)室的年代,是疯狂+荒唐的年代。

        黄帅之不幸成为那个年代的一个历史符号,就在于那是一个需要黄帅而出现黄帅的年代,更在于没有黄帅也会出现“红帅”“蓝帅”的年代。而黄帅之后幸,就在于疯狂+荒唐年代的戛然而止。有媒体披露说,1981年初,黄帅给时任中央领导人写信,反映其父因受其“反潮流”的牵连而在“拨乱反正”时被开除党籍、公职,进行劳动改造的事。中央领导人因此批示有关部门,于是,黄帅及其父亲都得以步入正常的人生轨迹。

        学习历史、记住历史,是学习处世之道的一种方式,是丰富在历史面前进行选择的途径。忽略了那个疯狂+荒唐年代历史的人们,不妨以黄帅的故去为机,回顾一下历史。如此,也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1977年12月10日中国恢复大学招生制度以后第一个高考日的历史涵义,也才会知道保有师道和尊严的意义,知道知识和知识分子于社会的价值。

        (光明网、澎湃新闻12.12)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