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从作家手稿看写作状态

    《 文摘报 》( 2017年12月16日   06 版)
    莫言书法

        1950年前后出生的作家是当下文学界的中流砥柱。莫言、贾平凹、王安忆、阎连科、刘震云、欧阳江河、北岛、铁凝、方方、叶兆言、池莉等一大批作家,仍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纸笔写作是20世纪80年代作家生活的基本状态,钢笔、稿纸等是他们伏案写作的基本工具。

        用于写作的稿纸大多是绿色方格,方格一排排横着排列,行与行之间留出短小的空白,便于书写者修改,一页稿纸大约300字左右,稿纸的天头或地脚某一角落会印上单位名称,显示某种单位属性。稿纸的方格标志着作家文学创作是可以计算的劳动量,那些用来计数的方块字被排列在一个个规划好的方格内,当代中国大多数作家都是在这一状态下进行文学创作的,这无形中对作家的汉字书写形成一种内在的规约性。一般来说,书写行为的发生、笔迹的走向不得越过方格,越过即意味着计数的不准确。

        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国作家的汉字书写多以竖排成列的毛笔用纸为主,也有在方格稿纸上写作的,但稿纸与信笺的形状也有诸多款式,形成多样的书写状态。20世纪50年代之后,方格稿纸逐渐成为写作者主要的文化用品。方格纸这种独特的汉字书写用品具有明显的东亚特色,应该是受到中国传统书法练习九宫格、田字格的启示,正好与中国方块字相互配套,然而,这一独特的东亚文化创造也因此成为计划经济与工业时代的最好证明,每个方块可以量化计算的汉字书写形成对作家劳动的种种指标,数字即是工作量,工作量和作家的文化创造形成了内在的相关性。在这种无形的规约下,一大批20世纪80年代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作家,习惯于使用钢笔这样简易方便的书写工具,以钢笔在这种方格稿纸上进行着汉字书写。从他们留下的创作手稿来看,大多数作家写作时,是将汉字相对规矩地书写在方格中,莫言、史铁生、舒婷等的手稿中可以明显看到这种方格的无形规约,以及在方格稿纸上纵横写作的场景。

        方格稿纸的出现隐约预示着现代中国作家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这种工业或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化产物对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汉字书写形成隐形的规约,在创作数量和书写习惯上都是一种外在的引导。例如韩少功方格稿纸上的文字明显受到方格约束,笔画大多是收敛的,而其在稿笺上写字时,由于没有方格限制的空白纸页,笔墨纵横驰骋连贯飞扬,张扬着书写行动的个性。但文学文化的意义正是在于创造,当代作家文学创作的内在召唤,使得他们对方格稿纸有着或显或隐的突破。例如一直以纸笔写作的贾平凹后来便开始习惯于使用空白的信笺纸;王安忆是在一种无方格的横线纸上写作;即便是在方格纸上写作,有些作家也在创作灵感来临时突破方格的规约,将字写在方格外面,如铁凝手稿中的字经常横跨方格,显示出作家写作时创造力迸发时的心理行为和写作状态。

        (《光明日报》12.8 李徽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