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2月09日 星期六

    IT大佬们的“规矩”

    《 文摘报 》( 2017年12月09日   01 版)
    CCF表决现场

      几乎没有异议,取消两名院士理事资格的邮件就发出了。邮件落款是“中国计算机学会监事会”。除名的理由很简单:两名院士连续两次没有参加理事会议。

      事实上,不管是院士,还是大学校长,或者是公司老总,只要进入计算机学会(英文简称:CCF),他们原本的身份就会被屏蔽。在这里,从理事长到普通会员,彼此都直呼其名。

        建立制度

      CCF最开始和其他学会也没什么两样。

      侯紫峰是1998年从美国回来的,回国后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那时CCF就设在计算所里,“没事就去听他们开会,看看圈子里有什么消息”。

      他很快发现,学会只有单位会员,从理事长到常务理事都是各大计算机科研院所的一把手。“机构偏老化,真正做事的不多。”参会时,43岁的侯紫峰算是年轻人了,“人家开会你坐在下面听就行了,根本没什么发言权,也没人让你发言。”

      那时理事长也是公选,但是实行等额选举制。选举前学会先成立一个主席团,他们把理事长、副理事长候选人名单确定好,然后公布。

      “主席团的成员也都是候选人,等于是自己提名自己。”杜子德笑笑说,名单确定后拿到理事会上投票,每个候选人对应一个职位,选项只有同意或者不同意。

      当年,和侯紫峰同岁的杜子德刚从荷兰回来,他说自己当时是“小年轻”,受不了压制,“改革的冲动就强烈一些”。

      他决定“在旁边搭个小舞台”,自己当编剧,自己唱戏。他找了十几个年轻的计算机科研工作者,告诉他们“要搞一个新的东西,按照新的思路,新的制度来做。”几乎没有游说的过程,所有人都同意加入了。

      这个叫做“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英文简称:YOCSEF)”的小组,从一开始就展示出了它的“颠覆气质”:学术委员年龄不能超过45周岁、差额选举主席、连续三次缺席会议即予以除名、所有人都相互直呼其名……

      到1998年底,经过一次补选,YOCSEF学术委员会确定了22位委员。他们随即举办了第一次论坛,请来了当时计算机界顶级学者王选,和风头正劲的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元庆。

      19年过去了,当初这22位大多数不到40岁的年轻人,其中7位成了院士,6人做过“双一流”大学的校长或副校长,更多人成了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

        执行制度

      杜子德记得,当时讨论修订新条例时,规定“连续两次缺席理事会或者常务理事会的,将会被终止理事或常务理事资格”,常务理事们几乎没人提出异议。

      那时真有两个常务理事违反了规定,一个是一家著名企业的老总,一个是某研究院副院长,副局级干部。

      确定要把这两个“大佬”除名时,有些常务理事犯起了嘀咕:“这是不是太不人道了,都有头有脸的。”但他们很快发现,这个规则是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理事会无权修改。

      两名常务理事被除名后,从2004年到现在,学会常务理事会议没有一次低于法定人数。很多常务理事开会前坐飞机过来,有人甚至特意从国外飞回来,直接拉着行李箱进了会议室。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是最早的22人YOCSEF元老之一,他在2004年当选了YOCSEF主席。那时他是浙江大学两个学院的副院长,但他每个月都会从杭州到北京,组织YOCSEF的学术委员会会议,没有一次缺席。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原院长金海曾因为缺席YOCSEF的会议被除名。那届YOCSEF主席是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在美国留学的,关系非常好。”但他还是接到了主席的电话,对方很严肃地告诉他,因为违反规定,“你被除名了”。

      后来在各种报告会中,金海总会向台下的观众提起这段往事。“我想告诉大家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刚性的,它不能灵活,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今年刚刚退休的YOCSEF副主席何万青,想拉一个微软的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这个专家被国外媒体评为全球能影响未来的30个年轻人之一,他告诉何万青,别的地方都求着请自己过去,“到你们这儿还得选举”。后来这个专家真的因为得票少没能进入YOCSEF。

        信仰制度

      4万多名付费会员里,有不少都是被CCF的氛围吸引来的。

      360高级副总裁、首席安全官谭晓生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CCF,他去做嘉宾。之前参加过不少活动,他熟悉每次都一样的流程:主持人介绍,台下鼓掌,自己讲一阵,台下鼓掌。“很形式主义,议题也没太大意义。”

      但这一次,他一进会场就被“震撼”了。几乎所有人都参与了讨论,有人边说边比划,整个报告厅都嗡嗡的。他说那次活动让自己开了眼界,“真的是言之有物,问的问题也很尖锐。”

      接着他又列席观看了YOCSEF的换届选举,那是他“有生见过的最激烈的选举之一”。“不是大家举举手就完了,是真正的选举,参加选举的一大半人会被PK掉。”

      几乎没再犹豫,他就申请加入了YOCSEF。后来他自己走到了竞选台,成为2015-2016年的YOCSEF主席,也当选了CCF第十一届常务理事。

      他说在CCF里,表达是会被激励的。“你发现自己说的有用,你的投票有用,你就更加愿意说了。”

      发声之外,CCF也有不少实际行动。几年前,承办了快30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CCF主动向教育部申请,放弃竞赛保送资格。学会讨论之后,认为CCF没有决定谁应该上大学的权力,这个把关应该交给高校。

      前年,高文在竞选CCF理事长的质询环节,有人问他,你现在已经是院士,还到计算机学会当理事长,图什么?他说他想做一个志愿者,为这个社会服务。

      (《中国青年报》12.6 杨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