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善良应该得到善待

    《 文摘报 》( 2017年11月18日   01 版)
    江歌生前照片

        据媒体报道,2016年11月3日凌晨,来自山东青岛的女留学生江歌在东京都中野车站接回同住的室友刘鑫时,在公寓楼门口遇到刘鑫的前男友,双方发生了争吵,继而遭到该名男子杀害。近日,一段江歌母亲和刘鑫见面的视频,让该案重回公众视野。  

     

        “没有了以后”的母亲

     

        所有视频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是江妈妈看着江歌照片沉默半晌后失声痛哭:“痛死我了,十刀啊,痛死妈妈了,痛死妈妈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痛彻心扉。大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伴随她的,仍然会是漫无边际的黑夜,是形单影只的落寞,是痛彻心扉的绝望。

     

        在记者问她“如果这个事情最后判了死刑结束了,以后你怎么打算呢?”这位坚强的母亲,眼神瞬间黯淡了下去,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没有以后了。”这位母亲纵然已绝望至死,也还是坚韧、善良到让人心疼。

     

        当她见到消失了快300天的刘鑫时,没有歇斯底里,没有破口大骂,而是竭力自我控制。给对方发言权,听她解释,甚至在刘鑫哭泣时给她递纸巾。

     

        当记者问,他们频繁地打扰对她是不是一种伤害,江妈妈的回答也是戳心的:“是种伤害,但这不是你们的错,不是你们带来的伤害。这也是我自己自私的地方,我希望借助你们的帮助让更多人推进签名请愿的事。”

     

        她实在是比很多母亲都冷静、理性、有分寸。然而,她已失去女儿376天。

     

        不是“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

     

        目前,在这一事件上,我们知道的事实非常有限。但有一条却是清晰的:江歌在门外被陈世峰杀死,屋内的刘鑫并没有出来。

     

        然而即便这样,也不足以后来把刘鑫卷入舆论漩涡。说实话,没有人会知道在生死攸关的那一刻,到底是良知更强大,还是人性中的自私更强大。

     

        对于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来说,因为害怕没有第一时间打开大门,这尚能理解。真正让人不能原谅的是,刘鑫在江歌遇害后的态度。一条血淋淋的生命,换来的竟是一张冷漠的脸、撇清关系的说辞和毫无愧疚的态度。

     

        从已知信息看,案发后,江歌妈妈一直试图联系刘鑫,但刘鑫没有回复,没有提供任何帮助。她的父母亲甚至把江歌妈妈的联系方式拉黑。

     

        两个多月后的除夕之夜,江歌妈妈抱着女儿遗像,过了一个食不知味的年。而刘鑫却上传了自己喜气洋洋的自拍照,照片中烫了新的波浪卷发,化了精致的妆容。甚至在江歌遇害294天后第一次直面江歌妈妈时,刘鑫还穿着红色喜庆的裤子,戴着酷帅的棒球帽出场。

     

        在公布的采访视频中,刘鑫哭得最真诚的,就是控诉“网络暴力”的这一段。她觉得自己受到了惩罚,自家的信息被人肉出来,自己都出不了门了。哭哭啼啼之中,她还表示:“公布信息的人,怎么不能被绳之以法?”

     

        最后,刘鑫向江歌的母亲道歉说:“阿姨,以后我会去经常看您的。”江歌母亲顿了一下,问她:“你说你多久看我一次?”刘鑫愣住了。两个小时的会面,江妈妈最终还是选择了不原谅。

     

        事态发展让我们最终回到“常识”:不是每一句“对不起”,最终都能换回一句“没关系”。所有的原谅,都应该是发自内心忏悔的灵魂才配拥有的回应。

     

        善良不是无用的

     

        有声音说,杀人的是陈世峰,为什么不把矛头对准杀人犯却对准没杀人的刘鑫?

     

        那是因为凶手自有法律追惩,倒是处在法律与道德夹心地带的刘鑫,更值得说道。事实上,江歌遇害事件的持续发酵,也正因为它刺激着大众最为敏感的那根神经:善良应该得到善待。

     

        试想,若刘鑫事后心怀愧疚,诚心向江歌的母亲道歉,恐怕多数人会劝慰她,在生死攸关的恐惧面前,退缩也是人之常情,并希望她能走出阴影,好好生活。

     

        然而,正因为她没有对江歌和家人表达应有的愧疚,还自私地为自己开脱责任,才显得格外面目可憎。

     

        江歌妈妈说的对,这已经不止是一个杀人案件,还是善良之争:如果江歌的善良被辜负,会颠覆大家对人性的认识。

     

        她的执着,无非是想证明:善良不是无用的。

     

        但是,善良永远不能靠善良本身单打独斗。舆论在这件事上的发声,其实也只是在捍卫这样一个可怜的底线:让对他人和社会有善念的人,还有一个心理安慰,能够感受到还有人在传递温暖。否则,如果善良者的能力不足以保护自己,如果社会互动和社会机制不足以惩罚极端利己主义者,那么终将有一天,我们的善良,也会慢慢毁掉我们。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这个案件法律事实还不尽明了,但道德层面的是非曲直却值得讨论。

     

        无论法律规范还是道德规范,都可以看作是对人类出格行为的纠偏,只不过法律是对肉体的惩罚,道德更多讲世道人心。刘鑫不妥的行为可能不需承担法律责任,但逃不出道德的负面评价。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持,道德的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的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现代社会无疑是法治社会,依靠法律保护公众权利、实现整体的正义。法律是实现正义的基本途径,但并不是实现正义的全部,还需要用公序良俗、舆论监督和非正式制度来对法律的作用形成补充,以更大程度地捍卫正义。事实上,在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乡规里约以及熟人社会的舆论,都是对正式制度捍卫正义的补充。

     

        (观点流公众号、人民日报公众号11.4.5 于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