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1月09日 星期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盘番茄炒蛋

    《 文摘报 》( 2017年11月09日   03 版)

      《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广告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热传。

      广告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国男孩到美国留学第八天,要参加同学聚会,大家各带食物,他准备做一盘番茄炒蛋,但又不知道具体的做菜步骤,于是发微信向大洋彼岸的母亲求助。在微信语音难以说清的情况下,父母大半夜爬起来,到厨房为他录制教学视频。最终,男孩成功做出了番茄炒蛋,得到外国友人一致称赞。而直到朋友无意间的提醒,他才意识到,当时是北京时间凌晨四点。影响了父母休息,男孩几欲落泪。

      虽然这是一条某银行的留学生信用卡广告,但因制作精良、戳人泪点,很快刷爆了朋友圈。   

      网友“我叫大凡砸”觉得这条广告简直在拍自己:“我刚来法国那会儿,做的西兰花都是黑的,做饭的时候经常跟我妈开视频,我妈耐心教我,时差七个小时。有时我忙忘了跟我妈视频,直到晚上拨过去,我妈都会跟我视频很久,还骗我说自己一觉睡醒了不困。”

      还有网友说,我前一阵儿体检出胃有点不好,不小心发到朋友圈,两秒都不到,我妈的语音就发过来了:“我上北京给你做一阵儿饭去!”跟片里的做法如出一辙。

      每一个游子心中都有一道不会做的番茄炒蛋,每一个父母也都会有深夜爬起教做番茄炒蛋的爱子深切之心。

      然而,对于广告内容,网上也有大量的批评之声,说这母亲太娇惯孩子,弄不清各自的边界;孩子连炒鸡蛋都不会,这是教育的失败;不会炒你不会百度吗?深夜折腾父母,妈宝男……

      有文章认为,父母之爱的边界就在于,不要以牺牲自己的人生为代价,来换取孩子的成长。因为只有自己快乐的父母,才能真正给孩子带来快乐。此外,家庭教育,除了教会孩子养成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其实,理性固然好,感性也无罪。有人指出,如果把“番茄炒蛋”当成一个隐喻,比喻人生突如其来的难,再来看这片子呢?这并不是说,有危机,让妈解决。然而,奋斗时,我们往往需要慰藉,需要情感底座。妈妈想对孩子好的心,更是不该指责。

      西方人突然遇上事儿了,脱口而出:“我的上帝!”中国人张嘴就是“我的妈呀!”这不是不够独立,这是一种深层心理结构、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集体潜意识。

      有一位京剧名家得了恶疾,他的狗也得了。他把好药给狗吃,自己吃普通的。问其故,他说,这狗是母亲留下来的。它走了,母亲在世间的痕迹就没了。

      火车就要开了,朱自清的父亲费了很大劲、爬上爬下去买橘子。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这种做法看似很笨拙:孩子肯定渴吗?他不能自己买去吗?然而,这就是爱啊。  

      (人民网 新华每日电讯公众号 11.5、6 李智勇 明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