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

    让医生放心做手术吧

    《 文摘报 》( 2017年11月02日   02 版)

      最近,一名癌症患者的女儿给浙江省某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朱玉萍副主任医师写的一封信,温暖了许多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庭。信中写道:“爸爸就是我的命,我不放弃!手术风险很大,我们愿意承担,请您放心给我爸爸做手术,我们用最真诚的心相信您。作为爱他比命还重要的女儿,不敢奢想他活到七八十岁,只希望他再能活五年,让我拼尽全力去孝顺他!”

      这份感人至深又让人无限温暖的嘱托,给予医生最大释怀之际,又施以了沉甸甸的压力,仁心仁术的医生们又岂能辜负与敷衍?

      一场手术不亚于一场战争,巨大的风险会让手术成功的概率变得极低。多年前,原广东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曾撰文表示: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住院后,多位医生会诊讨论,加上各项检查,仍有30%的误诊率。医疗过程与医生的心情与心境、临场发挥都有很大关系。只有主客观因素都具备,医疗才会获得满意效果。

      现在,医生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太多,承担了专业和临场之外的其他心理压力。例如医疗意外出现后的医闹,或者医患矛盾下的身体伤害,污名化下的舆论攻击,都会让医生们小心谨慎而不敢放手大干。在绝大多数医疗手术过程中,若是没有患者家属的同意,医生一般不会擅自改变医疗方案和流程。然而医疗是一个动态而变化的过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跟医疗执行者个人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临场因素等密不可分,若是不能赋予一个自由充分发挥的空间,医疗就必然不会有意外收获,更不会创造医学奇迹。

      医患之间,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有着共同目标与使命,属于并无矛盾的利益共同体。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离不开彼此信任与支持。癌症患者女儿致信医生,其可贵之处在于,通过信任的表达与理解的释放,解除了医生基于恐惧的戒备,也让医疗回归应有的路径中。

      (《北京青年报》10.20 唐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