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吴作人:艺术为唤醒民众精神

    《 文摘报 》( 2017年10月28日   06 版)
    接近完工的佛子岭水库连拱坝(下游) 1954年

        出生于苏州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之家,吴作人从小就显现出对于艺术的过人天赋。在学艺期间,他追随徐悲鸿,1928年转入徐悲鸿所在的南国艺术学院,在徐悲鸿处接受了艺术“入世”的观念,同时,亦受到南国艺术学院院长田汉的影响,要求艺术要为大众的人生,而不是为自己的人生。

        1928年秋,吴作人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继续追随徐悲鸿学画,由于积极参加南国社的进步文化活动,引起了学校当局的不满,1929年初冬,艺术系学生会以“本校无旁听先例”为由,将吴作人、吕霞光、刘艺斯三个从上海来的旁听生驱逐出中央大学。徐悲鸿十分气愤,鼓励他们去法国留学。在留学欧洲的日子里,吴作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和入世的绘画观,创作了《纤夫》《争论》《缝》等作品。当时在欧洲学绘画的学生中,很少人是以劳动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吴作人先生外孙女、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吴宁表示,“他出国前受田汉影响,对劳苦人民十分关切,出国后所选择的主题全部表现穷苦劳动人民的生活。回国后他也同样是立即将油画创作指向了砖窑工人、擦灯罩的工人等形象中。这就使得他的艺术成为那一时期一代知识分子普遍倾向的典型表达:用艺术表现社会现实,唤醒民众精神。”

        1935年,时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的徐悲鸿,写信邀请吴作人回国到中央大学当讲师。回到中国,追求复兴,吴作人大声疾呼:“艺术的动向是绝对地也是必然地跟随着社会在转移,同时转移着社会”,呼吁艺术家在民族艰危之时,走出象牙之塔,以笔作刀枪。抗日前线军民浴血奋战,而在大后方的“陪都”重庆却笼罩着令人窒息的政治空气。而夫人李娜和幼儿的离世,让吴作人悲愤交加。为跳出“牢笼”和“士大夫的斋轩”,吴作人两次西行写生,共计历时16个月。借助西行,吴作人结合了中国绘画的传统,完成了油画的诗意的表达。

        新中国成立之际,淮河流域连年水患。1951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打响了治理淮河的新战役。综合了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功能的安徽霍山县佛子岭水库是综合治理淮河的第一个骨干工程。1954年5月初,吴作人携夫人萧淑芳辗转2000余里,从北京出发,路上历时近一周,来到热火朝天的佛子岭水库建设工地,创作了多幅《佛子岭水库》油画和大量的水库建设工地速写作品。

        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吴作人先生就一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10月1日作为自己的生日。生有涯而艺无尽,吴作人先生正是这样一位自觉地追求中华民族艺术走向现代化的身体力行者。

        (《新民晚报》10.21 吴南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