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大学生受骗真是缺少社会经验吗

    《 文摘报 》( 2017年10月19日   02 版)

        “大学生被骗光学费”“大学生求职遭遇黑中介”“大学生租房被骗”……当下,大学生群体被骗的新闻屡见不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中青报调查显示,68.4%的受访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

        自古以来,入圈跳坑这件事,大概惟有三个原因可解释:一是傻善,二是心贪,三是技能太浅。大学生初入社会,其免疫力首先取决于教育,而不是“天然防护力”。换言之,防骗教育不到位,这才是大学生受骗的主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难免套路。生存教育的基本,在于两个层面:一是告诉学生管制好欲念。有些骗局,其实未必是“大学生专属”,即便是成年人、即便是世事洞明的长者,亦有掉落圈套的概率。豪车骗美女、保健品骗老人……我们见得还少吗?

        二是普及好常规骗局的应对技巧。虽然“纸上得来终觉浅”,但大学生的社会化,总归是间接经验的累积。比如电信诈骗、中介诈骗等,但凡有过前车之鉴,基本就有了起码的抵抗力、判断力,断不至于傻傻地前赴后继掉进坑里去。

        经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但经验也未必需要事事躬亲才能习得。面对骗术,天性良善无可指责,强化教育引导、提升防骗能力,大学生群体才不至于成为上当受骗的重灾区。

        (《燕赵都市报》10.13 邓海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