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9月21日 星期四

    大肠息肉从哪来

    《 文摘报 》( 2017年09月21日   04 版)

        大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少数大肠息肉患者会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等。但多数大肠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肠道息肉绝大多数都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

        随着当代人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经结肠镜检查后发现大肠息肉的患者越来越多。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能促进胆汁的分泌,胆汁在肠道菌丛的作用下转化成次级胆酸,该物质对结肠隐窝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造成不可修复的细胞DNA损伤,这些细胞便逐步演变成息肉。

        食物中的膳食纤维不能被降解,可使粪便量增多,稀释肠道内致癌物,促进致癌物排出体外,还能吸附对肠道有害的胆汁酸盐。如果食物纤维摄入不足,则不利于有害物质的排泄。另外,长期大量饮酒、吸烟,损害免疫功能,使基因突变,也会增加息肉发生率。

        研究表明,至少80%的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一步步“进化”过来的,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不等。而且,息肉直径越大,癌变的机会越高。

        目前,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息肉新生,但还没有药物能有效治疗已形成的息肉。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效果确切,是治疗的标准。若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息肉,如果判断其是良性的、小于2厘米,可在内镜下切除;如果怀疑息肉已经恶变或者直径大于2厘米,一般先取活检,待诊断明确后做相应处理。

        发现息肉后,即使是切除了息肉,肠道内环境没改变,也有复发的可能。所以曾经有肠息肉病史的患者,应定期复查。

        (《健康咨询报》9.11 孙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