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9月19日 星期二

    当人人都说自己老了时

    《 文摘报 》( 2017年09月19日   03 版)

        河南洛阳一网络公司的CEO李昕泽在接受采访时的一番话,扎了很多人的心。在这位稚气未脱的17岁少年眼里,三四十岁的企业家,已然属于老一辈。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代表科研界形象的常常是两鬓斑白的中老年教授,然而现在,青春靓丽似乎成了科研界努力对外展示的新形象。年轻人创业不再是奋斗几十年的过程,推出一个别人还没想到的商业模式,再借助投资人的资金杠杆,就可能造就财富神话。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传统的代际关系模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调侃也好,无意也罢,剖析李昕泽这一番话是不是对三四十岁群体的不敬,没有什么意义。这是一个老得越来越快的社会,80后说70后老了,90后说80后老了,还有,80后说90后老了,80后还自称80后老了。哦,这简直就是一个人人都说自己“老了”的社会?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3年前微信朋友圈里很多人都转发过一篇王朔的“老”文章——《唯一让我欣慰的是:你也不会年轻很久》。王朔在文章里说,“原来我一直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即使明知年岁渐长我也认为只要有颗年轻的心自己就永远25岁,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很心动的姑娘,心里第一个念头竟然是:‘这个姑娘对我来说会不会有点小?’那一刻,我才绝望地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每个人都会老去,这是再自然不过的、无法抗拒的规律。“你们也不会年轻多久。”这算是一种自我安慰,也算是对“正年轻的人”的一种回击。只不过,在这个大家似乎都老得越来越快的社会,“年轻”与“老去”的对抗,早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年龄的对抗,而是不同年纪间的代际碰撞。在年少轻狂者的眼里,稍微上点年纪,做事不够锐气,这些人在他们眼里已经老了;原本年纪轻轻,但被庸常生活打压得不够顺畅,这些人自称自己老了;手里握个保温杯,还未来得及说出中年危机,别人已经说你老了……确切说,这不是一个老得越来越快的社会,而是一个被舆论塑造出的老得越来越快的社会。

     

        千万别小看了老这个字眼,它可以用来傲娇,也可以拿来撒娇。毫无疑问,李昕泽们挤兑三四十岁的人是“老一辈”,这分明是他的傲娇;那些自称老了的80后,还有手拿保温杯的中年大叔们,口口声声说老了,这分明是在撒娇:你看,周遭危机四伏,生活压力这么大,不老也要催你老啊。舆论就这样喧嚣着,在一轮轮“年轻”与“老去”的表演性抒情中划过,该来的来,该去的去。

     

        网友说

     

        王钟的:一切发生得都太快。当代人摄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代代传承的以经验为主导的知识获取,被创造和传播为形式的知识获取所取代。

     

        陈方:还好,现在还有机会,少一些矫情,多一些直面生活认真做事的能力。这样,多多少少我还能再年轻一阵儿。

     

        杨鑫宇:今天的年轻人,确实赶上了好时候。但是,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上一代人用十几二十年的奋斗,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而我们要真正成就属于自己的时代,也需要付出同样的艰辛。仅仅依靠时代本身的变化,碰巧搭上一班快车,不足以成就一代伟大的青年。

     

        佘宗明:社会心理学上的“老”,是跟话语权资源配置联系在一起的。而互联网的本质是年轻态的,所以80后照样会在朋友圈用美颜嘟嘴照装嫩卖萌,将自己拽入混龄的轨道。这大概就是彼得·潘综合征——成人幼稚化,不愿长大。

     

        张鸣:年轻是个非常优质的资产。但这样的资产也跟海里的冰山一样,很容易消融。但硬气起来的年轻人,切不要沾染了轻视学问、徒逞口舌之便的毛病。请你们相信,我是真心希望被后辈超越的,尽管到了那一天,我也会感到有点悲伤,但更多的,却是喜悦。

     

        (中青在线 9.7)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