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9月16日 星期六

    遇见不一样的以色列

    《 文摘报 》( 2017年09月16日   03 版)

      以色列自建国起,就有了太多“光环”。

      犹太人颠沛流离的命运、卓越的成就、传奇的复国史,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五次“阿以战争”、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无法调解的宗教争端,占据了与以色列相关的大部分新闻版面;创新的国度、沙漠上的农业大国,是以色列新的注脚。

      然而,耶路撒冷的四个分区、隔离墙维护着的贸易往来、沙漠中的人民公社,都在讲述着另一个以色列。

        隔离墙:安全屏障与贸易通道

      在中东这片火药桶地区,以色列境内是非常安全、犯罪率极低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以色列的国土安全政策。

      从2002年起,为了防止巴勒斯坦激进组织成员渗透、袭击,以色列开始沿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的巴以边界线,修建高8米、长约700公里的隔离墙,由以色列巡逻队和哨兵警戒,唯一通道是以色列设置的检查站。

      在检查站,所有进出车辆都要接受检查,严查各种运往巴勒斯坦的金属,以防这些金属被制成枪弹。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所有的货车都不能通过检查站,须将集装箱卸下之后,换一辆车载走。

      然而,隔离墙不可能隔离一切。随着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封锁,巴勒斯坦更加需要外界的援助,在经济上也更加依赖以色列。每天清晨,都会有许多巴勒斯坦人守在边境,等待着进入以色列打工,他们不能在以色列过夜,夜晚12点前必须回到巴勒斯坦。

        耶路撒冷:谁的圣城

      对大多数人来说,耶路撒冷仿佛已经成为圣城的代名词。三大宗教都将之奉为圣城,纷乱的历史已经没法说清耶路撒冷到底是谁的圣城。

      以色列实际控制了耶路撒冷,并宣称耶路撒冷是“永远的首都”,但未获得联合国承认,各国驻以色列使馆都建在特拉维夫。

      耶路撒冷老城现在分为4个宗教区,犹太区、穆斯林区、基督区和亚美尼亚区各占一角。持不同信仰的人,在不同宗教区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寥寥数步,你就可能遇见一座清真寺、埃塞俄比亚基督教堂或天主教堂,它们在耶路撒冷奇迹般地融合在一起。

        基布兹:以色列的“人民公社”

      埃拉特是以色列最南部的城市。从耶路撒冷前往这里的路上,经过一片绿洲时,我们下车休息。这片区域属于一个基布兹农庄,是个真正实现了财产公有的地方。

      基布兹农庄有些像我们所说的“人民公社”。这里没有私有财产,人们共同劳动,按劳分配。凡是加入基布兹的人,都要上交自己的私有财产,同时享受基布兹提供的福利。他们食宿免费,教育费由农庄提供,出行可以申请公用的汽车,每月还能领到一笔零花钱。基布兹的成员如果逃避劳动,并不会有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会被其他人孤立,一个人吃饭、没人说话,在这茫茫沙漠中忍受孤独。通常,想偷懒的人几天就会忍受不了寂寞,重新归队。

      从1909年以色列成立第一个基布兹农庄起,大大小小的基布兹农庄遍布以色列。但随着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如今,大部分基布兹农庄先后关闭,只剩下一些具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基布兹农庄。

      我们离开以色列的那天是安息日,商店关门,公共交通停运,人们都不上班。这天,特拉维夫的海滩挤满了当地人,他们游泳、遛狗、享受日光浴,一片安静祥和。他们习惯了在危机四伏中生活,习惯了在安息日享受安宁。

      (《青年参考》9.7 周诗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