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中国航天第一人任新民,今年2月走完了他一生追求的航天路。
在他身后,留下了航天技术和导弹火箭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等一串闪光的名号,也留下了长达75年的爱情,和关于家的深情故事……
找住处找到爱情
1940年夏天,任新民与虞霜琴相识、相爱于重庆附近的江津县。
虞霜琴初见到任新民,想起父亲曾经提起过他,他是家乡教育局局长任海清先生的大公子,自幼聪颖,考上中央大学后又考入兵工学校大学部。任新民一身戎装,学业有成,谈吐温文尔雅,让19芳龄的虞霜琴眼前一亮,生出几分好感。
虞霜琴与任新民寒暄后,得知任新民正在江津找住处,为解燃眉之急,当即在男生部宿舍为任新民安排下住宿。月老,就这样牵下了他们日后美好婚姻的红线。
1944年初春,任新民以出色的工作表现,获得被选送到美国公费学习的机会。1945年,就在任新民做赴美准备时,虞霜琴喜忧参半地告诉任新民,她怀孕了。赴美启程日确定为1945年5月24日下午。就在这天清晨,他们的宝宝降临人世。任新民一时竟生出放弃赴美的念头。
妻子却丝毫没有动摇地对任新民说:“不可犹豫,必须要走,相信我!”上天安排以儿子降临为父亲送行。10小时后,任新民登上了送他离开山城的军用飞机。
任新民不负妻望,在美获得博士学位。这边,虞霜琴则独自挑起抚育儿子的重担,并因生活所迫,肄业于中央大学数学系。她带着儿子辗转回到安徽宁国老家,照顾公婆,白天在宁国中学任教,晚上操持家务。令她备受打击的是,1947年当地流行疾病,春天她为49岁的公爹送终,夏天又失去了儿子——身边唯一的精神寄托。她怕任新民分心影响学业,硬是以内心的刚强坚持挺住,没有告诉在地球另一端的丈夫。
白驹过隙。虞霜琴与任新民恩爱相伴75载,并以自己96岁的高龄送走了102岁的丈夫。
任新民百岁生日时,虞霜琴说起当年的婚姻:“那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什么安逸的生活,我心里想着的就是他这个人——他这个能让人心里踏实的人。”
公婆送终靠妻子
1952年4月,任新民奉命离开南京去北京,他希望家人尽快来京。
而虞霜琴却放心不下婆母,硬是劝说婆母一起走,婆母一直就没有离开过儿媳妇。自此,时年60岁的婆母,在儿媳40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下,一直身心舒畅地活到百岁。就是在全国经济最困难的日子里,儿媳妇也没让婆母吃过任何苦。
47年前任新民远在美国,虞霜琴为公爹送终;47年后,她又为婆母养老送终。家里人都知道,虞霜琴是任家的支柱。
孩子们说起自己的父亲时,是这样表达的——
大儿子任之中:“我从部队回来就是一名普通的水暖工,我妻子的户口都落不上。父亲当时是七机部的副部长,但我们不找他,也没想找他,因为找他也没用。”
小儿子任之幸:“小时候,很少看见父亲,但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农村插队的时候,父亲竟然蹬着自行车,骑了几十里路来看我,感动呀。”
大女儿任之翔说:“我父亲是个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雷厉风行的人。他的精力和毅力超人,说到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二女儿任之弋笑笑说:“爸爸回家就是两件事,吃饭,睡觉。有时我想跟他说点儿事,但看他总是一脸疲惫的样子,常常是话到嘴边而不忍心。”
轮到妻子虞霜琴了,她则爽快地说:“早就习惯了三不问:一不问他到哪里去,二不问他做什么事,三不问他啥时候回来。因为全家人已经习惯了任新民不在家的日子。”
对孙辈脉脉温情
儿女们早已成家立业,大多都不与父亲嬉笑,但顽皮的孙辈们可就不一样了。当外公(爷爷)坐在沙发上戴着眼镜专注地看资料时,他们会蹑手蹑脚悄悄爬过去,冷不防地扑向他,把他吓得越厉害,他们就越开心。1979年出生的外孙邹平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他说:“我时常趴在外公背上,搂着他的脖子读书。”
(《解放日报》8.24 王建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