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7月22日 星期六

    进“冬窝子”

    《 文摘报 》( 2017年07月22日   07 版)

        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她用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李娟

        所谓“冬窝子”,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地方,而是游牧民族所有的冬季放牧区。从乌伦古河以南广阔的南戈壁,一直到天山北部的沙漠边缘,冬窝子无处不在。那些地方地势开阔,风大,较之北部地区气候相对暖和稳定,降雪量也小,羊群能够用蹄子扒开薄薄的积雪寻食下面的枯草,而适当的降雪量提供了牧民们的生活用水和牲畜的饮用水。

        进入冬窝子的牧民们,在大地起伏之处寻找最合适的背风处的洼陷地,挖一个一两米深的坑,坑上搭几根木头,铺上干草束,算做顶子,再修一条倾斜的通道通向坑里,装一扇简陋的木门,便成了冬天的房子:地窝子。地窝子顶多十来个平方,一面长长的大床榻加一只炉子,一个小小的厨房角落,便挤得满满当当。人们在其中生活,摩肩促膝,实在没什么私密性可言。

        出发这天大家都起得很早,曙光微明就开始打包、装骆驼、赶马、合羊群。清晨七点,队伍出发了。此时天光大亮,空气清冷,羊群已移动到远处的大路上。我和大家挥手道别,踢踢马肚子,小跑着赶了上去。

        路上得走三天,我和十九岁的姑娘加玛负责管理驼队(三十来峰骆驼),合牧的邻居新什别克及同行三天的胡仑别克管理羊群(三家近五百只羊)和大畜(牛、马上百头)。居麻和嫂子则三天后才雇汽车赶到。他们为这个冬天准备了成吨的粮食、饲料和冰块。

        较之羊群,我们的驼队得走快些,得提前赶到当天的驻地搭起临时栖身的三角形简易帐篷,准备好热茶迎接大部队的到来。而大部队呢,则慢慢跟在后面,由着羊群、牛群和马群一路上慢慢啃些枯草和残雪。一小时后,我们就远远抛离了乌河一带的村庄,深入了荒野。

        眼前的世界,除了起伏的大地,就只剩痕迹微薄的一条土路。绵羊紧跟着山羊,孩子紧跟着母亲。马群不愿和牛群走在一起,牛群非要和马群走在一起不可,追来躲去。骆驼最没出息,一见到指头粗的一小绺草就挪不动脚了,不时掉队。两个男人生气地喝骂,左奔右突,收拾不听话的家伙。只有羊群最懂事,埋头前行,始终簇成紧紧的一团,一步也不敢和大部队稍离。

        等穿过这片单调空旷的荒野,地势渐渐又有了变化。我们面对的是一片广阔的微微低陷的盐碱滩。半个小时后,驼队走进了这盐碱滩西面边缘一处高地的背风面。到了!今天的行程结束了!

        等羊群全部到达,在驻地边的斜坡上栖停完毕,男人们踢掉脚上的毡筒,匆匆喝了几碗茶,解解乏,再重新上马将散在四处的大畜赶回来,集中在驻地附近。该拴的拴,该绊的绊,该打的打,该骂的骂。直到天色大暗,牲畜们才渐渐安静下来。这时,乘骑了一天的马儿们总算被卸了鞍,系上马绊子,自个啃夜草去了。男人们这才钻进低矮的帐篷里,团团围坐,舒心地喝起茶来。

        在冷空气里喝茶,稍喝慢一点,茶水就凉透了。黄油也总是化不开,一块一块浮在茶水上。夜色刚刚降临时,我的困意就上来了。又想到这一夜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恨不能立刻钻进被堆里闭上眼睛。可大家却一点也不急似的,在手电筒微弱的光芒里一碗接一碗地喝茶,耗了快两个小时!后来才知,这一晚只有我和加玛能睡觉,因这次转移没有跟牧羊犬,其他人得轮值守护畜群,防狼……而漫漫寒夜难挨,不喝茶做什么?

        (《冬牧场》新星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