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尽快启动网络游戏分级制度;游戏企业应该让网游实名制认证落到实处;此外,科学的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
2017年腾讯一季报显示,网游收入228亿元,几乎占了腾讯总体收入的半壁江山。网易游戏收入也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44%。在游戏成为腾讯、网易吸金利器的同时,火爆的《王者荣耀》《阴阳师》等游戏也引来了让青少年成瘾的非议。
有多少青少年沉迷游戏
从幼儿园孩子到小学生,网络游戏玩家呈现低龄化趋势。暑期将至,不少家长担心青少年沉迷游戏,深陷其中。
陈女士的儿子玩《王者荣耀》《阴阳师》已经快一年了。“同学之间会比较谁的级别高,不少孩子给游戏充值好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因为不少作业要在APP上完成,陈女士给孩子配了个手机。最近孩子要参加小升初考试,因为担心玩游戏时间太长,她没收了手机。“没收后,孩子情绪挺大的,我只好同意如果考得好,暑假任他玩。”
程先生说,儿子从三岁就开始玩游戏,可谓“资深玩家”。“《王者荣耀》又降低了新手入门难度,把从前每局半小时缩短到10~15分钟,更容易占用碎片时间。电脑操作也顺畅地转移到手机上,左右手一起玩,配置低的手机也跑得起来,想管住孩子不迷游戏越来越难!”
历史人物遭戏说
除了沉迷网游可能影响学业、造成财产损失,家长们还担心被游戏“扭曲”的历史。
在“王者荣耀”中,诗仙李白变成了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诸葛亮的职业则是法师……家长认为,小学生都还没学过真正的中国历史,游戏古今中外“大乱炖”,容易让孩子先入为主误读历史人物。
有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6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也就是19岁以下的网民,已经达到1.7亿,约占全体网民的23.4%。
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长邓希泉认为,风靡一时的网络游戏在设置上都非常吸引人,其内在逻辑能够激发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多时候无法分清虚拟和现实,容易沉迷游戏,并且为之消费。随着孩子的成长,同伴们喜欢什么会对个体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如果玩不到一块儿,就会被踢出小圈子,对个体造成心理压力。
实名制沦为虚设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长时间玩游戏而耽误学业,网易、腾讯等旗下网游已纷纷开启实名认证。
“王者荣耀”游戏客户端发布了关于游戏实名制的公告和防沉迷系统。没有通过腾讯游戏实名注册完成实名认证步骤的玩家将无法再进入游戏。根据防沉迷系统,未满18岁的玩家每天只能玩两个小时。家长可以跟小孩协商要到游戏账号密码,或者强制扫描小孩关联游戏的QQ或微信号,以完成和平台绑定,这样家长就能通过平台随时控制关联账号的游戏时间段、消费金额,还能得到关联账号活动情况报告,甚至采取一键禁玩(每天一次)。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小学生发帖吐槽实名制的鸡肋,“好不容易放假了,机智的我随便上网找了个身份证,居然通过认证了!”家长董女士说:“我觉得用处不大,孩子可以注册一个家长不知道的账号,也会半夜趁着爸妈睡着了偷偷玩”。
对此,家长程先生建议,平台应运用更多技术手段来把关,用户每次进入手机游戏账号登录时,应进行人脸识别,短信绑定实名手机,银行卡验证身份才能登录,不能进行身份识别的,都视为未成年人,禁止使用。
目前,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游戏玩家,已达6亿人,在游戏上的花费超过美国和欧洲,而且手游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如何监管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是一道迫在眉睫的考题。
不是娱乐而是负能量
7月3日,人民网发表评论称,《王者荣耀》是在不断释放负能量。
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值得警惕。
《王者荣耀》游戏出品方近日推出了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在某种程度上,让人们看到了防范的诚意,但“三板斧”能否“解毒”还有待时间检验。
7月4日下午,人民网再发评论:社交游戏监管刻不容缓。文章指出,此前的监管方式主要针对网络游戏、页面游戏,而针对手机游戏尤其是“社交游戏”的监管和规范还存在空白地带。如何有针对性地根据新情况制定规则和办法,就需要及早地纳入议事日程。
“社交游戏”的监管不该只堵不疏,而应树立“大监管”理念,游戏制作方的源头设限、政府部门的审核监管、家庭成员的陪伴监护等,一个不能少。
堵不如疏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成为不少家长一块心病。某游戏公司员工称:“自己是做游戏的,可是最怕自己的孩子沉迷游戏。”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彭熠反映,在咨询中经常会接触网瘾少年的母亲,她们中很多都为孩子沉迷网络而痛不欲生。反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表示,暴力游戏会损伤网瘾少年的大脑,特别是左脑,而左大脑是控制情绪的,如果青少年的左脑受到损害,很容易导致失控的现象。
彭熠表示,现在的监管大多是体现在游戏商、网吧的监管。从游戏设置环节上让孩子没有办法消费,对于游戏的监督管理是一个质的飞跃。但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的监督和管理不能抵消父母对孩子的监督责任。
多位教育界人士表示,避免青少年沉迷网游,堵不如疏,如果沉迷于探索游戏的神秘世界,这说明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可让其参加一些游戏拓展活动。如果是为了在游戏里体会到从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满足感,家长就应该找找原因,及时与孩子沟通。
(《广州日报》6.15、16 倪明 人民网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