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6月20日 星期二

    知识服务商罗振宇

    《 文摘报 》( 2017年06月20日   05 版)

        2012年,《罗辑思维》长视频脱口秀面世。这是罗振宇离开央视后单干的第一档栏目。他的旁征博引和话题的趣味性、认知的颠覆性,赋予了《罗辑思维》超出一般脱口秀节目的特殊魅力。渐渐地,在高等教育人群、城市中产阶级等群体中,这个栏目的名头不胫而走,甚至成为许多人的观念启蒙“课堂”。罗振宇却屡次拒绝“知识分子”的标签。对他来说,“商人”是一个更易接受的头衔。他骄傲于“知识服务商”的身份。

     

    学知识讲究实用性

     

        罗振宇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安徽芜湖,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和许多70后、80后一样,他最大的愿望,是通过学习知识“匍匐前进”,找到出口,离开出生的这座城市。这让他在此后对待知识的态度上,始终强调着“实用”的一维。

     

        人生第一件大事,便是考上大学,改变命运。1990年,他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1994年,因专业成绩优异被北京广播学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硕士毕业后的他先是进入北师大教书,拿着每个月600元的工资,吃食堂都吃不饱。于是他开始在央视兼职。

     

        在央视工作,可以算是他推开的又一扇大门。在那之前,他很少站在“家国天下”的角度看问题。一旦新的维度和视野被打开,他对新知的野心和兴趣,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功利”的,面对知识既不匍匐也不下跪。和传统知识分子的虔诚相比,他的“功利”显得有些“冷酷”。

     

        “知识从来都是实用的。”他举出了孔子著《春秋》,修王官之学的例子,“其实我们做的事和古人区别不大,都是根据时代的标准和功利进行知识的阐发。”

     

        彻头彻尾的商人思维

     

        和这个时代的许多成功人士一样,罗振宇也爱用自己的奋斗故事为个人理念背书。他常讲的一个故事,就是自己是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

     

        “我的人生转折点是在2003年,我买了第二套房以后。当时我的想法是,自己一个月怎么也有两三千块钱租金了,我饿不死了。”罗振宇说。

     

        “饿不死”,对罗振宇来说很重要。这意味着他开始结束“匍匐前进”的爬行状态,能腾出手脚来一展身手了。在他眼中,通过商业可以“练内力”,换句话说,就是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使自我世界与他人世界愈加契合。

     

        “比如说,你觉得世界上最好看的东西是煤炭,没问题,这是你的偏好。你想告诉别人煤炭比钻石更合适做成戒指,尤其两者的原子结构都是碳,没有什么区别,也行。但你要拿它来做生意挣钱,这就没法了。如果只停留在偏好阶段,存一屋子炭,慢慢赏玩,没准还玩出一个艺术家。但商业不行——我们必须考虑到对他人的想法的认知,考虑到与外在世界的契合。”

     

        由是观之,罗振宇所理解的成功,自然不是传统精英式的遗世独立,更谈不上士大夫式的“虽千万人吾往矣”。反之,他对清高与孤傲的姿态是嗤之以鼻的。

     

        “为什么佛祖说法,鸟兽都会来听?当一个人的人格越来越大,能够理解更多的人,就是一种进步。”为了证明自己的阐释,他化用了佛教的典故。

     

        (《北京日报》6.13 周飞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