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6月08日 星期四

    中药饮片合格率不足八成

    《 文摘报 》( 2017年06月08日   01 版)

        “2016年全国药品质量抽验监测表明,中药材与饮片总体合格率为77%。”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马双成表示。中药饮片质量问题长期存在,但在它的后端,中成药的合格率要比中药饮片的合格率高得多。中检院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的国家评价抽验中,中成药合格率高达97.42%。

        据马双成介绍,中药饮片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假冒伪劣;采用有机染料将劣质药材染色;受利益驱使恶意增重问题;硫熏过度问题;贮藏不规范导致虫蛀、霉变问题;种植养殖不规范导致质劣问题。

        “由于中药产业链长、环节多,而且其最前端的药材种养殖和药材原产地初加工与仓储、中药材交易等环节均不属药品监管范畴,给饮片和成品药的原材料品质保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国家药典委专家表示。

        合格率不到八成的中药材,却生产出了合格率超九成的中成药。这个迷局该如何解?

        “不合格的中药材,百分之百生产不出来合格的中成药。但是因为中成药的质量检测项目只是某一种成分,一些企业会多添加含有这个成分的药材,而其他的配方成分减少,甚至有的企业添加化学合成成分,在这样的状况下,检测出来的中成药的合格率是很高的。”一药企事业部总经理李从选表示。

        中药材除了源头存在问题,流通现状也不乐观。据专家介绍,与成品药多向经销商采购的模式不同,大部分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对饮片的采购是直接从饮片厂购销,但实际上,由于地域限制与“潜规则”的客观盛行,饮片生产企业几乎没有能力实际掌控营销渠道。

        随之诞生了以下两种模式:一是饮片企业只有通过无经营资质的“药虫子”才能将自产的饮片提供给需方,因为被强行侵占了较大部分利润,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断下降,甚至直接从无资质的加工点采购成品;其二是,大部分的饮片生产企业其实并无能力生产几百个品规的饮片,所以大量的药材经营商自己非法加工饮片,之后向正规的饮片生产企业购买销售发票,从而进入合法的营销渠道。这些模式都严重地威胁中药饮片的质量,造成合法的生产、销售反而举步维艰。

        (《第一财经日报》6.2 马晓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