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6月08日 星期四

    道德建设离不开公平制度

    《 文摘报 》( 2017年06月08日   06 版)

        道德建设离不开经济建设维度。经济水平会影响道德水平,主要体现是经济为道德提供物质基础。从经济角度分析,人的收益来自两个方面:物质收益和精神收益。另外,人们对收益有一个边际效用递减倾向。当物质收益增加时,人们来自物质收益的边际效用会递减,这时来自精神收益的边际效用会增加。此规律说明,在经济水平高时人们会更倾向于增加精神收益,这对道德建设就是利好消息。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反映的也就是这种情况。

        道德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维度。什么样的制度对道德建设最有利?答案是公平的制度。抓住公平,就抓住了制度建设的“牛鼻子”。人类对公平的偏好是天然的。一系列研究也证明,人类具有公平偏好是一种普遍现象。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最后通牒实验,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一些研究也证明,人类对公平的偏好是具有一定生理基础的。另外,社会有公平,自然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合理回报,这会鼓励人们更多从事有道德的行为。

        如何建设公平的制度?一是在政治领域,积极推进政治权利的公平享有,实现机会均等。二是在经济层面,积极推进经济收益的公平分配。经济收益主要有两类:来自先天资源的收益和来自后天劳动的收益。对于来自先天资源的收益,公平的分配原则应是收益平均分享。对于后天因人类劳动而产生的收益,公平的分配原则应是按劳分配。问题是有些人由于遗传等原因,在劳动能力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不足,但这种不足不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按劳分配也是有缺陷的。为了弥补先天资源收益平均分配和后天按劳分配的不足,就需要有社会保障制度等作为必要补充。

        (《北京日报》6.5 宋圭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