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5月30日 星期二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进步观”

    《 文摘报 》( 2017年05月30日   03 版)

        中国人民大学“新光”夜校的停办令人唏嘘。从各个层面讲,这都是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好事,也给人一种温暖感。

        细究停办最大的原因,出在“进步观”的定位上。“平民夜校”应致力于给校工提供分享、交流自我成长,丰富业余生活的平台,而不是对其所谓可以“改变人生”的知识教育。

        “进步观”是积极向上的,但对于所有参与者而言,都难免会功利看待:组织者要以校工有多少“进步”,诸如上大学、考研、学到技术作为业绩;志愿者要以这段经历作为“进步”的履历;而上课的校工也会以是否有“进步”来评价上课是否有意义。

        平心而论,有多少校工能“进步”呢?能考研成功的只是少数,能创业的也只是少数。校工真正需要的是,有人能排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更多的是如何过好每一天,让每一天过得更有意义。这不是他们不要求“进步”,而是社会把功利的进步观,强加给了他们。难道一直做一个快乐的厨师,就不是“进步”?一个厨师,提高厨艺就不是进步?一定要会英语的厨师,才是好厨师?如果给校工进行教育的结果是,让他们对现有岗位不满,需要寻求“进步”,这不会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反而会增加他们人生的挫败感,工作生活的焦虑感。

        建设学习型社区的一个典型现象是,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就无关于“进步”,并没有功利的追求。时下许多人读书,还存在很严重的功利倾向,例如提升学历、技能。这是需要改变的“进步观”,让每个人乐于自己的工作,发现自我生活的价值,懂得怎样认识社会问题,规划家庭生活,这是普通校工、居民可能更需要的。

        (光明网5.19 艾萍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