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公司近日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描绘了这样的未来场景:人们或许可以到小行星上去挖金矿、找稀土;在外太空喝着咖啡欣赏地球;充分利用地球外充足的空间来发展3D打印、在轨制造技术。在这份报告中,去小行星上采矿被作为重点案例加以描述。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探测,在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是数百万大大小小的岩石环绕太阳形成的大环,它们是太阳系刚形成时留下的遗迹。这些小行星富含纯度较高的铁和铂等金属原料。
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一万多颗大小不等的近地小行星。NASA已制定未来30年空间发展计划,将展开对小行星的一系列探索任务,比如捕获小行星后拖至地月系的某个轨道上,进而开采。
高盛在报告中指出,根据加州理工学院的建议,未来勘探探测器的成本可能只需数千万美元,而一个小行星的飞船可能需要26亿美元。与此同时,太空采矿与地球普通矿山投资的设置成本相近,一个新的稀土金属矿从头开始开发需要的费用约为10亿美元,而一颗小行星可能就藏着价值高达500亿美元的铂金。
小行星采矿是否有技术难题?首先是勘探。第一步要通过光谱分析进行普查,在众多的小行星中比较精准地锁定目标,发现足够多的样本点。第二步远程找准潜在采矿点,最后登陆附着小行星进行采矿。
此外,开采小行星的机器必须靠太阳能来供电。这将大大减少从地球飞往小行星所需要的燃料。
开采过程中一些必要的物质来源问题也必须解决。氧气、氮气等气体在探索太空的时候肯定不能缺少,但气体很难携带,带水进太空会消耗很多能源。比较合适的方法是在太空中找到这些物质,无需从地球带上太空。只有解决好如何携带必要物资的问题,太空采矿才真正有效益。
(《科技日报》5.4 操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