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5月04日 星期四

    婚骗套路,为啥钻套者络绎不绝

    《 文摘报 》( 2017年05月04日   02 版)

        近年来,通过婚恋网站实施诈骗犯罪的案件日渐增多,犯罪分子往往使用化名、伪造身份、隐瞒婚史、取信于被害人。被冒充的身份包括“高干子弟”“警察”“基金经理”“煤矿矿主”等,而不法分子最经常选择的是“军人”“特工”。

        一个成功的骗局里,貌似施骗者与被骗者是对立的双方,但实际上二者之间有一种心理“共谋”——骗局建立在二者共同的社会认知框架上。多无知的骗子,也能算得上人性弱点的洞察者;多粗陋的骗术,也能清楚地掌握一些社会意识:比如,相信财富可以通过偶然的一次机会而空手套白狼的底层哲学;比如,相信明规则之外另有一套潜规则在主导社会运行的经验判断;再比如,对个体在公权力面前保持人格和伸张权利的不托底、不相信。同样,婚恋骗局都是套路却又长盛不衰,是因为骗子和被骗者之间有两个共识:婚姻是仅有的实现阶层流动的渠道之一;如果想要靠这条路完成流动,就要寻找一个“不落空”阶层。

        “首长”“高干子弟”“担任军火贸易公司的一把手的副师长”“父亲是正厅级官员的王府井珠宝店老板”等角色,正表达了这种双向的认知。婚恋骗局的套路,重申了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的一段话:有些社会很容易培养出一种人格,对强势强权的恐惧,通常会发展为敬畏、钦佩和爱慕,“只要感觉到权势,几乎自动会敬仰爱戴”。

        (光明网4.28 光明网评论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