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陆心源的毕生收藏,被后代转卖日本静嘉堂文库,这是近代中国藏书史上的一大悲剧。宝籍东流,举国震惊,至今学术界、藏书界为之痛心。当年,究竟流失了哪些宝籍?
上海古籍出版社近日整理出版的《静嘉堂秘籍志》显示:这是从中国流失到日本的最大一宗中国古籍善本,仅宋刻本就119部!其中,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三十卷,是现存最早的李太白文集刊本;《外台秘要方》收录了唐以前重要医学文献,包括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宋刻本早在明朝已值一页千金。据统计,今天在整个中国所能找的宋刻本约1500部左右,多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静嘉堂秘籍志》由日本明治、大正时代的目录学家河田罴撰写,为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陆心源旧藏古籍善本的专门目录。静嘉堂由三菱财团在明治维新时期创立。当时,日本提倡新学,轻视旧学,旧家汉籍大量散出。岩崎家族却反其道而行,大力收购日本藏书家的旧藏,还到中国广收汉籍。其中,1907年从中国购得陆心源旧藏,堪称静嘉堂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收购。
陆心源是我国清末著名藏书家,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他用于藏书的地方有三处: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皕宋楼特藏宋元旧本,十万卷楼藏明清精刻、名人抄校与近儒著述,守先阁藏普通本。据统计,3个书库的总藏书量达4000余部,4万余册,约15万卷。其中,皕宋楼与山东聊城海源阁、浙江杭州八千卷楼、江苏常熟铁琴铜剑楼齐名,并称晚清四大藏书楼。“皕宋”即二百种宋刻本的意思。
陆心源去世后,藏书由长子陆树藩保管。陆树藩本欲献书国家或地方,或售予私家,但均未成。后陆家经济陷入困境,急欲售书。陆树藩希望将藏书整体出售,但因要价太高,国内机构及私家难以承受。陆树藩就秘密托其堂弟与日本方面联系。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文库派汉学家岛田翰赴湖州调查陆氏藏书,经商议,陆氏将藏书以12万元售给岩崎氏。1907年6月,日方人员将陆氏藏书船载赴沪,随即运往日本。至此,静嘉堂文库一跃成为日本收藏汉籍的重镇。
(《文汇报》4.17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