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4月22日 星期六

    全球化如何赢得中国人的好感

    《 文摘报 》( 2017年04月22日   03 版)

        近一二十年,中国人对全球化的看法发生重大变化:过去人们对此可能有点半信半疑,现在大家普遍认为中国确实要参与“全球化”,还有些人提出要引领“全球化”。无论如何,“全球化”在中国,形象相当正面。这是好事,说明中国人的对外开放意识大大提升。

        全球化首先应被定义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基本上有三个要素:科技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全球产业的转移和调整。过去,经济全球化主要是全球整体产业的转移——钢铁等行业从美欧转移到新兴国家。当下新的内涵特点主要是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链网络体系的建立——发达国家把制造业转移到新兴国家,但科研技术留在自己国家。

        因此,有人认为全球化正在逆转。我们该如何客观、全面、准确地判断当前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现状?为何欧美出现反全球化苗头?

        挫折与波折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经济全球化本身,而在于政府应对全球化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阶层变化的方式。不同社会阶层在经济全球化当中得到的利益并不公平。如何处理社会不公平问题,是关乎全球化能否继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十八大以后,中央非常注意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把精准扶贫当成重中之重,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解决发展不公平、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最近出台的雄安新区建设方案,也旨在通过区域化战略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中国,现阶段不仅没有出现“反全球化”,反而对全球化的看法越来越正面。这正是因为我们正确、及时地处理了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冲击——特别是分配不公的问题。

        “处理好公平分配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经验。西方国家在处理反全球化时可借鉴中国的经验,这同时也是中国对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很正面的贡献。我们应该关注、研究中国这些年处理有关社会公平公正问题的做法,尤其是:如何让更多老百姓、基层人民能够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全球化的成果?

        (环球网4.18 龙永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