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

    “狗仔文化”可休矣

    《 文摘报 》( 2017年04月20日   03 版)

      最近,狗仔曝光女演员白百何出轨的新闻引来舆论一片哗然。议论过后,人们开始反思“狗仔文化”对社会的负能量效应。

      狗仔是专门跟踪知名人士的记者,他们的工作就是曝光新闻人物的生活细节,利用他人的隐私来获取利益。

      “狗仔队”作为一种职业行为早在1958年就已出现,当时意大利人称之为“追踪摄影队”。至于“狗仔队”一词,则是香港人开创。据说一开始并没有贬义,是以小狗队来赞赏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警察部刑事情报科的追踪调查能力,后来被香港记者们发扬光大,演变成长时间的追踪、守候名人、艺人、新闻人物,最后干脆追着艺人跑。

      以“狗仔队”采写“狗仔”报道为主要卖点的,始于《壹周刊》。最惹人反感的一次是香港女星陈宝莲在上海的寓所跳楼自杀,《壹周刊》在陈的家人不知情且不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刊登陈跳楼惨死的照片,该照片“血迹斑斑,非常恐怖”,引发强烈争议。然而凭借低俗出位的内容,《壹周刊》在创刊第三年就成为全港最赚钱的刊物。

      如果有人质疑狗仔队是否侵犯了隐私权,就会有人跳出来宣称公众人物就应该受到监督。但是公众人物就该将一切都公之于众吗?来看几个案例:

      摩纳哥卡罗琳公主曾向德国法庭提出起诉,希望能阻止德国小报不断公布其家人的照片,2004年9月,该法庭判定刊登卡罗琳生活照的德国杂志侵犯了公主的隐私权和家庭生活权。这一判决意味着媒体公开公众人物的私生活之前,无论是照片还是文字,需要经过当事人同意。

      1997年8月30日午夜,英国王妃戴安娜与其男友在巴黎返回私人住所的途中,为摆脱7名骑摩托车的摄影记者的追逐,他们乘坐的轿车以时速高达150公里的速度行进。31日约零时30分,汽车行至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的阿尔玛桥下公路隧道时突然失去控制,撞上路中央水泥柱,其男友多迪和司机当场身亡,戴安娜也因胸部大出血在医院逝世,年仅36岁。

      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应当没有狗仔文化生存的空间,一个拥有健康心态的人也应当拒绝狗仔文化。我们需要并呼唤一个充满了宽容、友善等正能量的社会,决不能任由这种“狗仔文化”泛滥成灾。

      (中国之声公众号 中国新闻网 4.14 胡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