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

    诚征室友 结伴养老

    《 文摘报 》( 2017年04月15日   01 版)
    坐着的是张霞,左一为梅英,右一为伊萍。 

        3月22日,杭州大雨。车停马路边,梅英坐在后座眼泪直流。“不想去的话,咱就回头?”开车的儿子转头问。梅英擦干眼泪,“还是去吧”。与梅英不同,伊萍是6天前瞒着儿女,一个人收拾好行李风风火火住进了张霞家。

     

        梅英快到时,伊萍和张霞撑伞走到大路边。梅英一下车,3人就抱在了一起。至此,72岁的伊萍、69岁的张霞、65岁的梅英3人聚齐。

     

        张霞引发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不是熟悉的亲友结伴,而是个人自发在社会层面征集,公开签订协议,尝试摸索出“结伴养老”模式。

     

        我们是弄潮儿

     

        张霞给报社热线打过两次电话。

     

        她总结第一次的失败:当时是头脑一热,没做准备——好不容易拨通之后,一激动将原本就快的语速提高了一倍……但电话之后,再无下文。

     

        原已淡忘这回事。可2月21日晚上,张霞因骨质疏松后遗症,抽筋又发作。“那一刻我想,会不会我死在家里几天都没人知道?”张霞未再入睡,起身拟了份草稿。天亮之后,鼓足勇气给报社热线又打一次。这次,她跟着草稿一字一句念,直戳重点。

     

        ——我的房子有131平方米,我没有老伴,也没有儿女。

     

        ——我想找几个志同道合的老人,老夫妻也可以,单身的一个人也可以,组织新“家庭”,生活AA制,我们可以一起读读报纸,喝喝茶,一起去旅游……

     

        没想到的是,2月23日报道发出,24日、25日,共有300多位应征者。

     

        两位应征者

     

        杭州人孙伊萍23日当天就看到了报纸。几乎只看了标题,就抓起手边电话拨过去。接线员说已记录,有消息会通知。等到晚上18时,没收到通知;第2天忍不住,跑到报社当面登记。

     

        伊萍说自己从来没意识到老了,直到去年生的那场病。

     

        伊萍爱人去世得早。一儿一女,都是驾驶员,常年在外跑。一直以来,伊萍有跳广场舞的圈子。上午跳舞,中午馆子里吃吃,下午5元钱泡杯茶,再打牌。

     

        直到有一天,伊萍突然腰直不起来,去医院检查,椎间盘移位,是多年磨损造成。手术住院7天,女儿用完了5天年假,剩下两天,伊萍拿面包对付过去。

     

        疾病也斩断了社交圈。伊萍在家呆了五六个月调养。“那时候常在床上想:人老的过程真是不知不觉,忽然就到这个年纪了,你只能接受。我不想去养老院,未来怎么办?”

     

        张霞给伊萍电话的第二天,伊萍就上门了。她印象最深的是张霞牵着一条狗。

     

        伊萍怕狗。在自己住的小区,她为了躲“遛狗高峰期”,不惜将吃晚饭时间提前到下午16时30分,以便饭后散步不受干扰。但结伴养老模式对她的吸引还是大过了狗造成的恐惧。

     

        梅英这边,则是儿子先看到新闻。梅英是台州人。2015年,老伴被发现癌症晚期,5个月后就去世了。她有轻度抑郁,辗转住过子女的家和老家大宅,但总觉得自己是外人。儿子带她与张霞见面那天,她坐着,一句话也不说。但张霞送她出门时,她拥抱了张霞。

     

        现在梅英住朝南房间,月租800元;伊萍住北间,700元。外加每人每月1000元伙食费。余下的当旅游经费。

     

        冲突伴随而来

     

        3月27日,3人在餐桌上开了第一次“家庭会议”。前一天,张霞和伊萍有了点小摩擦。

     

        3人此前商量夏天去安吉避暑。3月25日,张霞得知安吉有姐妹俩出租一套别墅,1800元一个月,当即打算3人去考察,还专门找了物业经理做司机。但伊萍一听,就有了想法。她去过安吉,当地多是山路,都是熟手大巴司机才能开。她怕物业经理对当地地形不熟,3人安全没有保障。纠结一番,她在晚上提出,能否暂缓,去找位熟手司机,或改乘大巴。

     

        但张霞觉得,已请他人腾出时间,不愿改期,就问:“那我俩去,你一人在家行不行?”伊萍说:“我一个人在家,你们钱少了,我可负责不了。”张霞听后更为不悦。

     

        前一天,梅英也惹了点小麻烦。她借用张霞的足浴桶,不太会用,在倒水时把一配件冲进马桶,无法拿出。维修工称,可能要锯开马桶。虽张霞一再宽慰,但当晚梅英还是辗转难眠。

     

        而梅英和伊萍提出了小狗波波冲洗的问题。张霞散步后习惯在外间洗手池给波波冲洗四肢,梅英说:“它在这洗,我们也在这洗,心理上不舒服。”张霞只好把它带入里间洗手间冲洗。

     

        这些小事,一度令张霞感到怀疑。“我是不是在自找麻烦?原本想找志同道合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都接近。”但似乎这些细节很难通过一次面聊就全部了解。

     

        令张霞困扰的还有心累。作为主人,她觉得自己有责任管理膳食,结果原本睡到自然醒的作息就得改变,还要提前一晚想好一日三餐的荤素搭配。两姐妹过意不去,纷纷抢着早起。但“一个人在忙,另两个在厨房站着,实际也帮不上忙”,张霞说。

     

        彼此的镜子

     

        事实上,3人也都承认,矛盾并非毫无益处。

     

        伊萍觉得,至少问题拿到台面上说,可以成为彼此的镜子。“到这里我就发现,这么多年我的表达方式有问题。我讲话不会转弯,经常让别人不舒服。”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到了这把年纪,谁的背后没点故事?年龄越大,其实越没有安全感。我们都缺乏爱。”张霞说。

     

        张霞承认自己也常想,为什么会过得这么落魄?从感情到事业,为何总时运不济?这些怨念让她无法平静。“我就上网、购物,不让自己去想。”去年电商节那天,她一天刷完了信用卡一个月的额度。但伊萍和梅英的到来,顿时治好了张霞的购物瘾。“我要照顾她们俩,现在没时间消磨了。”

     

        张霞最近拟出一份协议书:结伴养老的参与者,可以有两个月的磨合期。“必须给各自磨合的时间,才能找到真正的志同道合者。”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解放日报》4.5 王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