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养生的方法讲究因人而异。辨体施养是体质养生的重要原则。
平和体质 指阴阳平和,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即一般健康人的体质状态。其体形匀称健壮,面色红润,头发润泽稠密,目光有神,唇色红润,食欲、睡眠良好,精力充沛,不容易疲劳。
饮食宜清淡平和,不宜有所偏嗜,可酌量选用粳米、薏苡仁、韭菜、南瓜、银杏、核桃等以增强体质。春季宜食辛甘之品,如韭菜、茼蒿、萝卜,夏日宜饮食清淡,如菠菜、黄瓜、丝瓜、冬瓜、绿豆、鸡肉、鸭肉等。
阳虚体质 由于体内阳气不足,以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嗜睡乏力等为主要特征。多形体白胖,不健壮,畏冷,精神欠佳,毛发易落,易出汗,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
饮食以温补脾肾阳气为主,宜多吃甘温食物,如羊肉、鸡肉、核桃、栗子、胡萝卜、山药、生姜等,不宜多食生冷、苦寒、油腻的食物。
阴虚体质 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出现体内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等症状的体质状态。大多体形瘦长,手足心热,易口燥咽干,喜冷饮,大便干燥,易上火,皮肤偏干,眩晕,耳鸣,睡眠差。
饮食以滋阴潜阳为法,宜多食滋补肾阴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绿豆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忌吃温热香燥、煎炸爆炒、性热上火的食物。
气虚体质 由于体内元气不足,出现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等症状。多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心悸食少。如患病则各种症状加重。
饮食可用生谷芽、生麦芽之类来补益胃气,帮助消化和营养输布,使得气血生化有源。少吃油炸食物,少喝汤水。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兔肉、牛肉等。
痰湿体质 由于体内水液内停而出现痰湿凝聚,导致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调。多形体肥胖,身重如裹,腹部肥满松软,神倦,懒动,嗜睡,易生痤疮粉刺。如患病则咳喘痰多,容易困倦等。
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紫菜、洋葱、枇杷、大枣、扁豆、红小豆、赤小豆、冬瓜仁、苦杏仁、蚕豆、粳米等。
湿热体质 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症状。多面垢油光,易生痤疮,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心烦懈怠。
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大热大补的食物,不吃辛辣油炸食物。宜多食用清化利湿的食品,如莲子、茯苓、红小豆等。
血瘀体质 由于全身血行迟缓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暗等为主要症状。多情绪长期抑郁,或久居寒冷地区,身体某些部位有固定的疼痛感,容易健忘,耐夏不耐冬。
宜多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疏肝解郁的食物,如黑豆、黄豆、胡萝卜等。凡性具寒凉、温燥、油腻、涩滞的食物都应忌食。
气郁体质 由于长期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出现肝气郁结、气机郁滞。长期气郁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多面色苍白或萎黄,性情急躁易怒,或忧郁寡欢,性格多内向,情绪不稳定。
可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荞麦、韭菜、茴香、大蒜等。
特禀体质 是由于先天或遗传因素造成的一种特殊体质状态,主要包括过敏体质、遗传病体质等。环境适应能力差,其中过敏体质者容易因季节性过敏引发宿疾。
饮食宜清淡、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多食用益气固表、补肾益脑、调理脾胃的食物,如核桃、无花果、松子、黑芝麻等。少食辛辣食物、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中国中医药报》3.27 何清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