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3月18日 星期六

    每周评论

    《 文摘报 》( 2017年03月18日   08 版)

        “理解老百姓骂声”彰显为政智慧

     

        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日前表示,“(老百姓)骂一骂,说我们预报不准,发一些牢骚,我们能够理解。”“关注也好,批评也好,都是对我们工作的促进,我们很理解。”

     

        之所以应该理解,并不是因为“骂声”本身是一种多么悦耳动听、理性可取的表达方式,而是因为,这种表面看似不够理性甚至情绪化的“骂声”背后,实际上又包含了很多值得相关部门耐心倾听并认真对待的朴素而真实的民情民意。同时,这些“骂声”,也暴露了相关公共服务依然存在的许多短板与不足。

     

        如果对各种网上吐槽、骂声,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充分理解,或者充耳不闻,采取排斥回避甚至打压的态度,那么不仅无助于实现社会舆情的下情上达,也会令为政者自身变得“耳目闭塞”。

     

        面对公众的不满意和吐槽,仍能“理解老百姓骂声”,这种为政智慧不仅气象部门需要具有,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同样需要充分具备。

     

        (《北京青年报》3.15 若夷)

     

        报刊亭转型别丢了文化

     

        有媒体报道北京街头多处报刊亭改头换面成为“小吃铺”的现象。而摊主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卖报不挣钱,所以改卖面了”。

     

        随着数字时代人们阅读习惯、消费方式的转变,报刊亭的经营受到巨大冲击。介质选择变化的现实之下,其实也对传统报刊亭发展提出了转型之问。

     

        报刊亭中的纸墨香气能够给喧嚣的城市生活带来某种稳重的宁静。这种深厚的文化气息,应当成为我们思考报刊亭转型升级的定位关键。其实,面对经营困难,报刊亭卖些零食快餐也并非多么“大逆不道”的事儿,只是这种转型决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背离自身承载文化的核心功能定位。让报刊亭重新焕发往昔的活力,成为城市的精神风景和文化地标,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

     

        期待有关方面能够拿出兼顾多方需求的方案来,助力报刊亭转型升级,让这道迷人的街景再度鲜亮,彰显一个城市对待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北京日报》3.15 范荣)

     

        摊派捐款是给扶贫添乱

     

        近日,有湖南平江县在职教师反映,当地教育系统强制教师捐款。所有在职教师,均需要缴纳最低500元的捐款。对此,平江县教体局回应,“吃财政饭的都要捐”。

     

        我国《捐赠法》明文规定,“捐赠自愿,禁止强行摊派或变相摊派”。捐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意愿表达,体现着人性中无私和互助的精神,是否捐赠、捐赠多少都应该由捐赠者自己决定。从行政伦理上讲,政府部门应该保持基本的权力理性,强行摊派捐款,显然于法于理不通。

     

        此外,“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真正脱贫致富,它绝对不是一种运动,更不是一种应付。平江县教体局的做法不是真正的扶贫,甚至是对扶贫工作的敷衍和逃避。

     

        更严重的是,某些强制捐赠从一开始便制定了任务金额,并通过摊派和层层分解,本应该体现爱心的无私行为被异化成了某些领导干部捞取政治资本的盛宴。尤其是当捐赠结果和款项的流向不透明时,“是捐赠还是敛财”的疑问便会持续地啃噬民众对于慈善的信心。

     

        (《法制晚报》3.14 王军荣)

     

        别对农村学生拿冠军大惊小怪

     

        江苏如东县一小学4名学生在一场国际机器人比赛亚洲赛中获得冠军而进入总决赛,但由于负担不起参赛费,面临放弃后续比赛的困境。3月13日,如东县教育局回应:上述赛事不在官方规定的“中小学生可参加的竞赛项目”目录内,因此无法予以资金支持。

     

        因为参加决赛要缴纳4.3万元参赛费,所以一些人质疑,这4名小学生是不是遇到了假的机器人大赛,只要拿钱就可以得奖。但这样的质疑并不靠谱。且不说比赛有英特尔公司的信誉背书,其英文官网信息也比较齐备:历史由来、参赛项目与规则以及参赛国家等,一应俱全。

     

        所以,认为该赛事是山寨赛事,或觉得凭几个农村孩子的实力不可能闯入国际机器人大赛决赛,是一种偏见。中小学特色项目越来越多,有天赋的孩子也逐渐被挖掘。他们据兴趣参加一些国际比赛无需大惊小怪。公共财政当然不应为个人爱好掏钱,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一些社会赛事就要被视为异数。参赛者对自己参加的比赛负责,没什么不对。

     

        (《新京报》3.15 承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