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3月02日 星期四

    科学家回国,你怎么看

    《 文摘报 》( 2017年03月02日   03 版)

        近日,科学家杨振宁与计算机学家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并转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有回国养老说,有利己主义论,有拍手叫好派,褒贬不一。对此,你怎么看?

     

        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杨振宁入中国国籍,不是对自己入外籍的救赎,也不是网友所说“回国养老”,而是以一种暮年归来的方式,打开了一个海外精英回乡建功立业的切口。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对杨振宁入籍给予力挺和赞赏,且为迎接更多的“杨振宁”“姚期智”营造好良好的舆论环境。

     

        ——吴泽    

     

        爱国不分先后

     

        “两弹一星”的研发成功,钱学森、邓稼先等毅然“回归”祖国的科学家为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老年“回归”的杨振宁却引起国人不少异议。其实,身在国外的杨振宁对祖国也有贡献:科大少年班的创办、以物理学第一人的“面子”为中国请回很多人才、为中国科学家打开视野等,杨振宁功不可没。爱国不分先后。为国作贡献,不在一时一地,应该允许有先有后,有大有小。

     

        ——徐新林    

     

        有仁心,社会才有暖意

     

        网络上对此事的议论,多数属于情绪化的指责,是无端揣度他人动机和心理的结果。在法治许可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生活选择。老科学家回国,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也是对国内科学环境的认可。在心中送上对同胞的祝福,才是现代文明公民应有的心态。有人说,“你就是他人的环境”,每个人努力以仁心待人,社会才会释放暖意,我们的祖国才会汇聚起涓涓细流,日益繁荣富强。

     

        ——何冠军    

     

        对父亲的宽慰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上世纪20年代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中国早期的数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杨武之在世的时候,曾多次与杨振宁长谈,要他回国来工作。后来,杨振宁加入美国籍,他说,这是我父亲一直不肯宽恕我的一件事。杨振宁对这场口水的回应言简意赅,其中有一大半的话谈到了自己的父亲。当一位94岁高龄的老人选择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的时候,既没有必要去夸大,也没有理由去贬低。我更愿意相信的是,这是耄耋老人回望过去时,希望对父亲作出的一种宽慰。

     

        ——李晓鹏    

     

        院士身份只能是荣誉而非利益

     

        有人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可能对其他海外学者产生示范作用。其实,吸引海外人才的是平等、开放的学术环境,而不是看重学术头衔、身份的环境。包括杨振宁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曾指出国内学术界的一大弊病:处于学术黄金期的学者,由于没有头衔,难以获得学术资助;过了学术黄金期的学者,因为有学术头衔,各种资源纷至沓来。

     

        学术头衔和学术利益必须分开。如果允许学者在学术黄金期利用海外学术环境,创造学术成果,获得学术头衔,然后在难以做出一流成果的时候,凭头衔到国内高校、科研机构获取资源,就无益于国内学术环境的改善。

     

        ——熊丙奇    

     

        (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 中青在线 2.22、23)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