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母语遗失现象愈发严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濒危语言地图”指出,全球有2500种语言濒临灭绝,超过世界语言总数的1/3,有的语言掌握人数甚至以个位计。美国语言学家约翰·麦克沃特教授指出,平均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失。
造成母语遗失原因有很多:民族与人口迁徙、经济发展不平衡甚至科技进步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一种语言的习得人数,而历史上一些国家出于“歧视”,对某种语言进行“过度管理”则加速了母语种类的减少。比如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被解除“压制”,此前,如果印第安孩童进入寄宿学校说母语,则会受到惩罚。
在法国语言学家克罗德·海格戈教授看来,母语是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资产,任何一种语言的消逝都意味着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生活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图法拉尔人世代以放养驯鹿为生,其母语图法语濒临消亡,会说者不足百人,但其语汇中有不少描述驯鹿皮色、花纹以及生活习性方面的词语,这对研究野生动物而言弥足珍贵。
不少国家已意识到了保护母语的重要性。澳大利亚政府上世纪70年代大力推行原住民语言与英语的多语教育。美国出台了专门的保护原住民语言的相关法案。印度、秘鲁等国都通过制作特定本土语言播报的新闻节目,拯救其境内所存在的濒危语言。
别让母语丢失,既是对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历史负责。
(《人民日报》2.21 吴乐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