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1月19日 星期四

    民主建设从管闲事开始

    《 文摘报 》( 2017年01月19日   06 版)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居民参与不足,不爱管闲事已成为制约基层民主发展的突出瓶颈。不少人把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称为闲事,如路上有人摔倒,公共场所有人做坏事等。“聪明”的中国人一般不爱管这样的闲事,因为不仅费时费精力,有时还会惹麻烦。

        民间也长期有劝人少管闲事的“智慧鸡汤”,如“人有热心肠,招揽是非多”“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等说法。

        中国人为什么不爱管闲事?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另一个原因则是社会的氛围问题。在不少人心里,管闲事似乎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方式。有一个远嫁澳洲的中国妇女向朋友抱怨她的洋老公爱管闲事,人家的垃圾没有分类他要管,车子停得不对他也要管,她劝他少管闲事,他很不理解,反问“怎么可以不管呢?”

        其实人们忘了中国还有一种文化传统,那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中国传统社会既有管闲事的道德,也有不管闲事的伦理,到底管不管闲事,取决于你的选择。

        管不管闲事,不仅是一种生活道德,也是一种社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人都有管理社会事务的义务和责任,管闲事成了一种公德。一个人不管家里的事,肯定不是好主人;而不愿意管社会闲事的公民,同样不是好公民。这里的“公”,就是公共生活。

        在当代发达国家,管闲事已成为一种文明的社会生态。网上看到有记者与一名刚到美国不久的中国商人聊天,他不停地抱怨憋坏了,原来他以为美国自由,想不到到了美国后却处处受限,不到两个月,就被别人管了几回闲事,郁闷至极。美国人爱管闲事是出了名的。美国洛杉矶前市长维拉莱戈沙被举报并受到公众批评,原因是他呼吁市民乘坐公交以减少交通拥堵和节省能源;可他自己却从不乘公交,司机每天开着名车接送他,即便他完全可以搭地铁去上班。

        我国建设民主法治多年,提倡雷锋精神,宣传“五讲四美三热爱”,搞过“文明礼貌月”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不爱管闲事的集体习惯并没有认真反思。如果我们宣扬精神文明,而不管闲事仍作为一种社会氛围存在,社会就难有道德和精神文明可言;如果因管闲事而付出沉重的代价,管闲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就会造成“人民当家不作主”的尴尬局面。民主法治建设不是抽象的,公民管闲事的深处是民主建设。只有当社会的主人能理直气壮地管闲事,并以管闲事为荣的时候,民主法治建设才会迎来大踏步的前进。

        (《同舟共进》2016年第12期 蒋德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