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1月19日 星期四

    中国有了“原子分子摄像机”

    《 文摘报 》( 2017年01月19日   07 版)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原子层次。要想知道物质在这个微观层面是如何变化的,就需要更先进的“摄影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研发了“原子分子摄像机”——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1月15日,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0-12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1.4×1014光子/脉冲),这是世界上最亮的、波长完全可调的,也是唯一运行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未卿表示,极紫外光是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最好的手段之一。“极紫外光具有能够电离几乎所有的组成普通物质的原子和分子的特性,因此能够极其灵敏地探测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时间很短、非常稀少的,但是却非常重要的中间体物种。在这样的极紫外光下,几乎所有的原子和分子都无所遁形,因此是研究与原子分子过程相关的物理和化学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

        上海应物所所长赵振堂说,“大连光源”的光子能量并不是最高的,但对研究分子、原子化学反应动力学来说却是最合适的——“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其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百亿倍;“大连光源”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0-15秒)、皮秒。

        这台分子原子的“摄像机”在化学、能源、物理、生物、环境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作为世界上唯一运行的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对于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光明日报》1.16 齐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