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

    人生健行者

    《 文摘报 》( 2017年01月17日   05 版)

        徐中玉,1915年生,江苏江阴人。著名教育家、文艺理论家,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上海市作协主席。主编并开创《大学语文》教材和课程。2014年12月,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无用之用,最终有用

     

        1934年,19岁的徐中玉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 

     

        彼时的山大,校长杨振声,中文系主任闻一多,外语系主任梁实秋,人才济济,大师云集。徐中玉与叶石荪先生最为亲近,后来出了名的“徐中玉的卡片”,正是受了叶先生的影响——他从大学三年级就开始做卡片,那是上叶先生的课,在他的直接指导下,被训练出来的“习惯”。

     

        两张纸黏在一起,一张卡片上能写两三百字,然后按问题分门别类,放在抽屉里。做卡片的好处是什么呢?徐先生解释:“首先,抄写过程是记忆过程,做过卡片后印象很深;其次,卡片分类过程是思维整理过程,这就训练了思维,对做学问大有好处。”“材料丰富,写出来的文章有大量的实例引证,才能有说服力,没有资料积累写不出有价值的文章来,言出无据就信口开河,是经不住历史检验的。先“反右”后“文革”,20多年间,徐先生在扫地除草之余,新读700多种书,积下数万张卡片,约计手写远逾1000万字。因为丰厚的学术积累,他顶着“右派”的帽子还被选入了《辞海》编辑组。

     

        以文化人,发古启今

     

        徐中玉在生活上的节俭,与在工作上的勤奋与不懈努力,恰成鲜明对比,也与他对待他人与社会的慷慨大度,恰成鲜明对比——他捐给了母校五万本个人藏书,以及差不多是一辈子积蓄的100万元,成立了中玉教育基金,以资助贫困学生继续学业。

     

        先生曾多次提起过,他出身清贫的中医家庭,以两个姐姐的辍学,给袜厂摇洋袜,才得以勉强上了师范学校,其间还去做了两年小学老师,才积存了上大学的费用。他叹及:师范科正是穷人子弟接受教育的“方便之门”。即便百岁高龄,他仍不忘为后来者把这“门”再尽力推开一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学、大学皆为先后同学,在华东师大中文系又共事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友钱谷融先生,每每提起徐先生,从来都是赞不绝口:“教书育人”“道德文章”!

     

        “反右”时徐先生被批判,每当批判者的发言中有不合事实、乱戴帽子、大言吓人的情况时,他都据理与之争辩,以致后来被定为“极右分子”。即便如此,徐先生还是不“悔改”。他正色言之:“我就是不怕那些混蛋”。那其实是一种九死而不悔的人生表态——不遮掩,不迂回,不屈就,那也不仅只是语言的风格,更构成了一种人生姿态与精神风骨。 

     

        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徐先生便是一个人生的健行者。因为这意味着要能够超越自我的苦难,拥有一种坚定、坚毅和坚强的情怀。

     

        (《解放日报》1.6 徐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