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1月05日 星期四

    节日,再多一些文化趣味

    《 文摘报 》( 2017年01月05日   02 版)

        过了元旦又要面对春节。过节就剩吃了,这是多年来大家一再的感叹,其实还有鞭炮和搓麻,现在一到过节,似乎就是吃喝、放炮、搓麻,再加呆坐在电视机前。这两年又增添了一项新内容: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阅读、转发微信、微博,拜年、问候、欣赏、分享、说三道四,恐怕都会在手机里完成。

        吃喝、放炮、搓麻,早就是多年一贯制,再变也变不出什么新花样,而从早到晚盯着屏幕又太毁眼睛,出去旅游,当然是一项很好的选择,但不出去或者出不去时怎么办呢?我想,最需要的就是多增添一些文化的内容和情趣。

        我们总在喊节日的文化内涵在消失,可如何挽留,或是如何增加?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因为过节是每个人的事,只有通过每个人的行动才能提升节日的文化含量。

        现在大家都喜欢练字,还喜欢当众挥毫,开办展览,四处发表,而我更觉得,书法爱好首先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里。过节了,门口的春联如今都是物业公司在那里忙活,买来的春联由电脑统一制作、海量批发,这样的春联千篇一律,又有多大意思?你还不如自己动手,铺纸研墨提笔。大家不都在呼吁恢复、延续传统文化吗?诗词就是传统文化,对联更可以显示传统文化的根基。创作一副自己得意的春联,贴在门口,供家人和客人、邻居欣赏,如此文化享受是何等惬意。如果还有雅兴,不妨帮左邻右舍再写几副,这比硬充书法家,一门心思钻营办展览强多了。

        如果实在离不开微信,那就自己创作问候的内容、撰写拜年的新句子,学会如何将心意、情感巧妙地描绘,有情趣有幽默感地互相传递。自媒体时代,为人人创作提供广阔空间和发表机会,可很多人还不会表达自己。想要增加文化素养,首先就要学会使用自己的语言,微信正是锻炼自己语言能力的平台。这比天天盯着低俗段子、传递不实信息、不加鉴别地胡乱转发好过不知多少。

        当节日过后,我们回想创作的微信,写就的春联,丰富的知识,就会具有满足感、获得感,觉得没白过。不然,如往年一样,又是一通牢骚,啥都没做,节就完了,那才是最没意思的。

        (《人民日报》2016.12.29 陈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