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1月03日 星期二

    一个生活与诗相反的诗人

    《 文摘报 》( 2017年01月03日   05 版)

        日前,在被称为纪录片界“奥斯卡奖”的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上,范俭作品《摇摇晃晃的人间》获得评委会特别奖。

        《摇摇晃晃的人间》以因诗作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而走红的湖北女诗人余秀华为拍摄对象,记录了她成名后近一年的人生历程。评委会的颁奖词这样评价:“从一开始,这部影片就以一种诗意、亲密、有力的方式探索了人类经历的复杂性。主人公的力量与影片拍摄技艺相得益彰。拍摄一部关于诗歌的影片而又不陈词滥调,实属不易。但该作通过拍摄一个敏感而非凡的女性做到了这一点。”

        试问,纪录片里的余秀华,为何如此动人?

        2014年构思选题时,范俭就曾想拍一个非职业诗人,“我想拍一个人,工作、生活状态和诗歌截然相反,要有很大差异”。2015年年初,因出生时缺氧造成脑瘫的余秀华凭借诗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红遍中国,之后视频网站优酷找到范俭,让他给余秀华拍一个短片,双方一拍即合。然而经过接触,范俭发现她有更多值得表现的空间,于是决定拍长片。

        余秀华对爱情的态度与她现实爱情不幸之间的反差,是范俭着重想表现的。在余秀华的诗里,“爱”出现了一百四十多次。在一个节目里,她直言:“切肤之爱和灵魂之爱,我都没真正经历过,我还是不甘心。”在范俭看来,诗歌是余秀华的情感抒发,但过于强烈,甚至用词过猛,“她有过相关的真实体验,爱上一个人却被拒绝,想发生什么,又没能发生,她要用诗歌宣泄强烈的情感”。

        “因为在精神层面和丈夫的巨大差异,她很早就动过这个念头,以前是因为经济不独立,没法儿照顾自己,成名后经济独立,加快了她离婚的进度。”终于离婚后,片中又出现了不同女性价值观的反差:余秀华的母亲泪流不止,骂她“心硬”,余母认为,为了“完整的家”不该离婚,而余秀华坚持为自己活着。

        事实上,余秀华的诗歌全是她实实在在的生活,“照顾她的父母、不怎么回家的丈夫、家门口的树、风吹过的麦穗,她的诗歌不是灵光一现,生活经历就是她诗歌的源头”。

        然而,余秀华的内心是挣扎的。她曾主动告诉范俭自己想去湖北荆门乞讨的想法:“父母会老,丈夫靠不住,儿子会有自己的家,如果还想活下去,迟早会有讨饭这一天。”

        (《北京日报》2016.12.17 徐颢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