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筹办“西湖大学”有多重意义

    《 文摘报 》( 2016年12月27日   02 版)

        日前,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陈十一等近百位教育、科技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见证和参与了一所特别的学院——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的“剑指”世界一流的综合性高等研究院。施一公应聘担任西湖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从博士生培养开始,暂不涉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汇聚了我国几乎最顶尖的一批科研带头人的研究所,采取社会筹资方式,未来将会拿出哪些激动人心的科研成果,令人期待。

        关于我国的大学教育,曾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筹备中的西湖大学之所以吸引了学界极大的关注,就是因为这一顶着很多“全国第一”“全国首创”帽子的新型民办大学,在回答钱学森之问时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路径。

        其第一重意义,是充当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已是共识,改革也提出了很多方向。从西湖高研院和西湖大学明确提出“高起点、小而精、独具特色”的办校理念上看,正是对当前高等教育严进宽出、大而全、缺乏个性等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比如推行去行政化改革,西湖高研院聘请施一公任院长,践行教授治校理念。而在学生培养方面,研究院没有搞人海战术,只设置了4个研究所。在打破科研转化难题方面,研究院的课题多与社会需求、国家战略相关,例如人类健康、量子信息、污染控制,以及围绕“中国制造2025”而设的前沿技术研究所。这其中的新思路,值得更多研究型大学借鉴。

        其第二重意义,是充当民办教育的试验田。近年来,我国民办教育在规模上不断扩大,但在高等教育方面主要还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并没有在高精尖科技领域站稳脚跟。反观一些站在世界科研前沿的国外名校,相当一部分都是民办学校,例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剑桥等,都是诺贝尔奖的大户。仅有不到3000名学生规模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近年已走出了3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斯坦福大学,在21世纪获得诺贝尔奖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此外还培养了包括惠普、谷歌、雅虎、思科等企业巨头的创办人。可见,民办教育办得好,对培养科研人才、创新人才大有裨益。日本、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私立高校的比例达70%以上,我国民办高校还有很大空间。而要培养出中国的哈佛耶鲁,民办高校就必须在高精尖领域大胆探索。目前,西湖高研院通过自设的基金会筹款,在机制体制上也更加灵活,其探索过程无疑相当具有标本意义。

        鼓励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要形成公办与民办“两条腿走路”的良性局面。希望涌现出更多“西湖大学”,大胆探索充实民办高校实力,未来中国版“哈佛耶鲁”,也许就从其中诞生。

        (《广州日报》12.19 张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