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小心你的软瘾

    《 文摘报 》( 2016年12月24日   07 版)

        ■邓明

        我们知道酒精、咖啡因、尼古丁会上瘾,但你知道各种心理依赖也会上瘾吗,而且我们身边90%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依赖强迫症”,美国赖特学院著名的心理学家Judith把它称作“软瘾”。

        为什么要叫“软瘾”?“硬瘾”不行吗?其实,这就好比有“软件”“硬件”的说法。与“软瘾”相对应便是“硬瘾”一说。简单地说,“硬瘾”就是广为人知的“物质上瘾”,而“软瘾”则是“精神(心理)上瘾”。其中,过度使用网络、电脑、拖延在软瘾症状在调查中位居前列。

        Judith教授说:“这些习惯看似没有什么危害,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后,它更多的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需求和感情,使我们渐渐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其生理表现为睡眠严重不足、眼睛疲劳;其心理表现是想戒不能戒,期盼与更多的网友共处而忽略了自己的亲朋好友,离开网络期间情绪低落、暴躁、易怒。

        《纽约客》的专栏作家詹姆士·索罗维基曾说过,软瘾症是人类的共性,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人类一直都患有软瘾症,不过到现代软瘾症才变得越来越严重。

        他认为软瘾症的明显原因有两个:一是,现在的工作性质发生了转变。不像大工业时期,大家都在工厂里进行规模化操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做着更加开放性的工作,工作不像以前是即时完成的,现在的工期可能更长。所有这些都为人们提供了滋生软瘾的温床。二是,现在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只要你不想工作,想消遣,你都能够轻松办到。只要你的电脑能上网了,你就可以随时溜号,将注意力从工作转移到各种各样的娱乐中去。

        美国作家塞缪尔写下过这样一段文字,或许可以解释软瘾症为何会缠身于我们:“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很多人选择用自责、自律或监督的方式来告别软瘾症。这些方式短期内或许有用,但长期来看基本没用。因为软瘾本身就是因为内心的焦虑导致,而逃避、自责、抗拒的心态会带来更多压力,使人更为焦虑。越克制拖延,内心就越想拖延;压力如果超过了个人的承受能力,还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要克服软瘾,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一个长期的生活目标才行。

        (《小心!软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