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牛津词典将“后真相”评选为2016年的年度国际用语。从英国脱欧到美国总统选举,假新闻贯穿始终,但被左右的不仅仅是政治,普通读者也日益担忧自己已经失去了对“什么是真实”的定义。
12月4日,美国一名持枪男子闯入华盛顿一家名叫“彗星乒乓”的披萨店,向店内开了数枪,所幸无人受伤。
调查显示,嫌疑人来披萨店“作案”的目的是为了“亲自调查”不久前在网络上流传的关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借该店经营儿童色情团体的新闻。事实上,所谓的“披萨门”事件是在美国大选投票日前出现的一则假新闻。
西方媒体最近对假新闻的危害多有反思,比如,英国《卫报》就以《假新闻——一个正在成为全球问题的潜藏祸害》为题,说明在美国大选后,假新闻成为影响全球的一股潮流,是如何扭曲世界政局的。
同样,德国的政治家们也在担心假新闻泛滥会对明年选举造成不利影响,比如有假新闻宣称默克尔原来是东德的秘密警察,还有的说她是希特勒的女儿。
今年年初的一则假新闻更是导致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得紧张。居住在柏林的一个13岁俄罗斯女孩指控一群阿拉伯难民将其绑架并轮奸,而实际上柏林警方很快证实故事是女孩编造的。但消息一经传播,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公开指责,认为德国警方掩盖了轮奸的真相,但德国政府发言人回应称,俄罗斯政府试图将该事件“政治化”。
默克尔11月23日在联邦议院发表演说时警告,社交媒体上假新闻泛滥,正推动民粹主义者的兴起。她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政治舆论形成的方式已与25年前迥然不同。如今有人利用假网站、僵尸网络等在互联网上‘操纵’民意,我们必须学会对付。”
目前,在识别假新闻方面,网络技术人员已经有所突破。然而,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一篇报道称,最佳的办法还是回归读者本身。父母要帮助孩子成为有识别力的网络用户,学校需要教授学生掌握“媒介认知能力”,不同年龄的读者群在消费新闻时必须学会如何去伪存真。
(《国际先驱导报》12.16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