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庭的冰箱可显示冷藏室和冷冻室温度。看到那个零下18℃,不少人禁不住提出一个小疑问:为什么冷冻室温度非得是零下18℃?最多零下1℃不就结冰了吗?搞这么低温度实在是浪费电呢。
实际是这样吗?
不同食物冰点不同
水到零度以下就结冰了,这是绝大多数人的认识。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不假,但这些水同时含有大量的盐、糖等物质。就像每1升海水中含有35克盐,所以平均起来,要到零下1.33℃时海水才会结冰。
因此,要想把食物冻结,并不是温度只要达到水的冰点就可以。食物中只要有液态水存在,就等于是为各种细菌的繁殖提供了必备条件。当牛肉薄片的温度为零下4℃时,只有70%的水分被冻结;温度下降到零下9℃左右时,也还有3%的水分未冻结;即使牛肉薄片的温度降低到零下18℃时,也不是100%的水分都被冻结住。
嗜冷微生物零下18℃才停止繁殖
根据微生物对不同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将微生物分为三大类,嗜热菌、嗜温菌和嗜冷菌。在食物的冷藏和冷冻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敌人”是嗜温菌和嗜冷菌。
一般来说,能引起食物腐败和食物致毒的嗜温菌,在低于3℃情况下不产生毒素,当然,个别菌种例外。而对于嗜冷菌,一般得在零下10℃到零下12℃时才会停止生长。有的霉菌甚至要到零下15甚至零下18℃时才会停止生长。
最经济性的冷冻温度很多人误认为,只要零下几摄氏度就可以常年保存食物了,此为错误观念。对于已经冻结的食物来说,冷冻的温度越低,食物的品质保持得就越好。也就是说,零下25℃就比零下18℃更好。然而,我们还得考虑经济性,对于大部分冷冻食品来说,零下18℃就是经过各种权衡后最经济的冷冻温度。不少家庭,冷冻室的食物一放就是一两年,甚至好几年时间。这是十分不妥的。因为每种食物在零下18℃下的贮存期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牛白条肉是12个月,羊白条肉是9个月,猪白条肉则只有6个月。
(中国科普博览微信公众号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