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之子罗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长征途中的那些有关伤病的故事。
长征途中的常见病
长征的路上所经历的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物质条件、密集的行军打仗使得战士们生病成为十分常见的现象。这些病,有的很危险,稍有不慎就有致命的风险;有的虽是不危及生命的慢性病,却也十分痛苦,给本来就艰难的长征路又增添了一重负担。那么,长征途中有哪些常见的病呢?
早在苏区时,红军总卫生部部长贺诚总结了4种常见病:疟疾、痢疾、疥疮、下肢溃烂。长征时增加了战伤、肺炎、肠伤寒,而胃肠病占第一位。
参加过长征担任主治医生的医学博士涂通今将军曾说过:“长途行军,保证部队健康更显得重要,这是战斗力的直接保证。为了预防和减少疾病,卫生人员还肩负着向部队传授卫生、防病知识的任务。比如要告诉部队喝开水而不要喝河沟池塘里的水,没有条件烧开水时也要尽量喝井水。另外,行军打仗全凭一双腿脚,部队打绑腿就是为了避免叮咬划伤、下肢溃烂。根据经验,部队到达宿营地后,无论如何要争取用热水泡脚,以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预防脚痛和脚疱。所以条件再艰苦,每个班也要背两个盆,一个洗脚,一个烧水。”
带病指挥作战的耿飚
湘江战役中,时任红四团团长的耿飚患上了疟疾。恰在此时,对手的新一轮进攻打了红四团一个措手不及,湘军攻破了防线。
当时,耿飚的疟疾刚发作一次,一阵猛烈的高烧和寒颤过后,他的双腿虚弱得一点力气也没有,连蹲也不能蹲,只好坐在地上指挥。
就在耿飚组织部队准备反击时,时任军团保卫局长的罗瑞卿来到了阵前。
罗箭回忆道:“我父亲当时满脸怒气,提着枪,来到前方阵地。父亲问:‘怎么搞的?敌人都冲到我们指挥部去了。’耿飚回答说:‘我的部队刚展开,接上前边部队,可能中间有空隙,现在已经安全了。’”当时还患着疟疾的耿飚披着毯子在各连阵地上检查工事。罗瑞卿说,一个指挥员披个毯子像什么样子。耿飚身旁的警卫员才告诉罗瑞卿,说耿飚团长患上了疟疾。罗瑞卿一听,口气缓和起来,告诉耿飚说赶快到卫生所,跟医务人员说是罗局长的命令,要两片奎宁。
罗箭说:“那个时候红军缺医少药,奎宁还是想尽办法买到的,只有一点点在医生手里。只能救急用。毛主席长期犯疟疾,他也不可能经常用到奎宁。”
说起湘江战役,罗箭称:“听父亲讲过几次,一说起湘江战役,他的表情就非常痛苦。湘江战役是老一代红军心中永远的痛。”罗箭说,“2006年重走长征路的时候,我们来到湘江纪念烈士,遇见八一电影厂正在拍摄电影《我的长征》。导演那时跟我讲,他们拍摄的时候,湘江的江边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白骨。一些老百姓的孩子拿着树枝挑着骷髅头在那里追着玩。导演看到后告诉他们说,不能这样,这些骨骸很可能就是我们红军留下来的,所以一定要找到地方,把他们掩埋了。”
“湘江战役我们红军牺牲了将近过半。整个长征过程中,中央红军从瑞金走到延安,出发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到了延安只剩六千人。一路上还不断地征集一些参军的人,所以算下来整个长征路上光是中央红军大概有十万多,到了延安就剩下六千。这相当于100个人中就只有5个人走到了延安,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罗箭说。
一头黑骡子
罗箭提到,在长征的路上,罗瑞卿分配到了一头黑骡子。当时整个一个军团的政治保卫局只有罗瑞卿有这一头骡子,所以他对这头骡子有很深的感情。罗箭说:“我父亲在长征出发的时候说,一个人都不能丢下,大家要团结一致把所有的人都带出去。当时有一个侦察科的科长得了痢疾。人得了痢疾一点力气没有,当时根本没法走路。父亲就让他趴在骡子身上,坐不起来就抱着骡子的脖子趴在那里走过来。后来有的战士走路的时候脚被树枝扎破流脓,也是这头骡子把他驮过来的。过雪山的时候,年轻的小战士们都是拉着这头骡子的尾巴过来的。”
罗瑞卿到了延安以后,特别感念这头骡子,见骡子也老了,也为长征立下不少功劳,就把它放在延河边,想让它吃草老死。结果几个年轻学生,见到这骡子没人管,就把它牵走杀了吃肉了。罗瑞卿听了以后大发雷霆,把那几个学生叫来大骂了一顿说:“这骡子是参加过长征的,比你们功劳都大,你们竟敢杀它吃。”几个学生知道自己闯祸了,都低着脑袋检讨。后来罗瑞卿跟几个学生说道,吃了就吃了吧,但是你们要给它立块牌。
罗箭说:“长征路上不光人艰苦,有好多跟人一起的牲口,过草地过雪山的时候,驮着很重的东西,有时一脚踩空滚到岩石底下去了,有时就陷在沼泽地里了。不但是我们人类,这些生灵也为长征做出了贡献。”
(《法制晚报》9.27 刘姝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