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华秋色图》是中国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代表作,描绘的是山东济南的鹊山和华不注山,被画界誉为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作。它并非一幅平常的风景写生画,而是赵孟頫凭着记忆在家乡浙江画就的。
公元1295年,赵孟頫由京城辞官回到了家乡。有一天,他和好友周密喝酒做诗。席间,赵孟頫盛赞济南山水之胜,谈及鹊山和华不注山,一个浑圆敦厚,一个尖耸入云,穷尽山之峻美巍峨。周密默默不语,赵孟頫很是纳闷。原来,周密祖籍山东,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北宋旋即灭亡,中原士大夫纷纷南下避难,周密曾祖父也在这时离开祖籍,南迁吴兴。周密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赵孟頫听了周密的话,提笔挥毫,凭着记忆描画起济南的山水来。就这样,被后人誉为“思乡之画”的传世之作《鹊华秋色图》诞生了。此后,《鹊华秋色图》在元、明两朝一直收藏于民间。到了清朝,这幅古画被收入皇宫,成了乾隆皇帝心爱的宝贝。画上的“鹊华秋色”四个大字,正是乾隆皇帝题写的。可有两次,乾隆竟要将这幅名画付之一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巡狩济南,闲暇里登上城门楼赏景,四下一看,觉得这一带景色似曾相识,他回想起这是《鹊华秋色图》中的景色。他急命飞骑去京城取画,对着鹊华二山展卷对观,仔细对照却又觉得有点不对劲。原来,赵孟頫所画鹊、华二山方位有误,本应鹊在黄河北,华在黄河南,可画中两座山却在同一岸边。乾隆震怒,他想:两座山的基本方位都没搞清楚,若打起仗来还不败下阵来。随即,乾隆下旨:朕发现古人之画有失实之处,本该将此画焚毁,以免误我大清之战事,但念此画流传几百年,更得来不易,权且将此画收入大内,任何人不得观赏。
又有一年,乾隆皇帝游览济南大明湖,他登上鹊华桥。面对美景,念及名画,于是下旨再一次派人回宫取画。
乾隆皇帝真是遐思妙想,由鹊华桥想到了《鹊华秋色图》,又想到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感慨他们天各一方不能相见的伤感爱情。没想到无巧不成书,在乾隆吟诗不久,京师快马便传来急报:皇后病故了!
听闻此讯,乾隆悲伤不已。伤心之余,他认为是自己在鹊华桥上写的诗不吉利,而勾起他诗兴的就是《鹊华秋色图》,此画是罪魁祸首。乾隆皇帝当即下令:焚烧《鹊华秋色图》!
可就在火盆端上来的一霎那,乾隆又反悔了。但他还是再次下旨,将《鹊华秋色图》送入仓库,贴上封条,任何人不许再碰这幅画。
在清朝,《鹊华秋色图》深藏皇宫,不为外人所见。直到1949年初,国民党政府撤离南京,退踞台湾,他们将故宫藏品连同南京博物院等地共5500多箱珍贵文物运往台湾,《鹊华秋色图》和这批国宝一起,越过海峡到了宝岛台湾,被珍藏在台北故宫。
(《书画背后的故事》陆明 西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