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不肯剃胡子的冯友兰

    《 文摘报 》( 2016年11月19日   05 版)

        冯友兰是中国近代以来泰斗级的哲学大师,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最先具备哲学史家资格的学者”,对许多西方人来说,冯友兰就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就是冯友兰。

     

        然而,冯友兰的老师胡适对其却颇不欣赏,1961年4月30日,胡适在与朋友交谈中竟称:“他(冯友兰)本来是个会打算的人,在北平卖了不少的房地产。1950年在檀香山买了三个很大的冰箱带回去,冰箱里都装满东西,带到大陆去做买卖,预备大赚一笔的。他平日留起长胡子,也是不肯花剃胡子的钱。”

     

        其实,冰箱之说是误传,冯友兰确实从美国买回一台冰箱,但后来捐给了清华大学医院。

     

        “清华的曾国藩”

     

        1895年12月,冯友兰生于河南唐河县。1915年,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到了1917年,胡适到北大来了。我们那时候已经是三年级了”,而胡适教的是大一,所以胡只在名义上是冯的老师。

     

        大学毕业后,冯友兰在河南第一工业学校任教,次年考取官费留学生,在去美国攻读哲学前,他特别咨询胡适,胡问道:“你要学新哲学,还是学旧哲学?”冯友兰表示他要学新哲学,胡适说:那你就不要去哈佛大学,去哥伦比亚大学吧。

     

        胡适也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他曾说:“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但杜威对胡适学业的评价不高,却称赞冯友兰是“真正的学者材料”。

     

        1923年,冯友兰获得博士文凭。

     

        1928年6月,国民党北伐入京,蒋介石派他的秘书罗家伦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同年9月,冯友兰被清华大学聘用,冯称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地”,此后他长期在清华,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才离开。

     

        在清华,冯友兰展现出善于处事的长处。1930年,清华学生发起“驱罗”运动,罗家伦被迫辞职,罗的亲信杨振声、张广舆等纷纷离去,冯友兰却扛过了“倒冯”风潮,此后梅贻琦当校长,冯友兰又成了梅的亲信,冯友兰也被人戏称为“清华的曾国藩”。

     

        被鲁迅称为“安分守己”

     

        1930年后,冯友兰学术成绩不断,他在清华的地位也不断上升,成为梅贻琦、叶企孙之后的第三号人物。胡适此前因《中国哲学史大纲》闻名,冯友兰的哲学史研究后来居上,令二人关系微妙。

     

        1934年,冯友兰到英国讲学,经法国、瑞士、德国后到苏联访问,最后在捷克的布拉格参加国际哲学会议。回国后,冯友兰突被何应钦部下特务捕去,原来特务们得报告称有中共代表赴俄,带回重要信息,误认为冯友兰就是中共代表。经清华校方斡旋,第二天将冯放回,何应钦并电令相关人员道歉。

     

        一个多月后,鲁迅在给友人信中称:“安分守己如冯友兰,且要被逮,可以推知其他了。”

     

        让蒋介石潸然落泪

     

        不少人认为冯友兰因1934年被捕而倾向左派,其实后来冯友兰与蒋介石颇有来往。

     

        蒋介石想利用哲学统一思想,曾4次接见哲学家贺麟,此外蒋在重庆办中央训练团,请冯友兰来讲“中国固有道德”。蒋介石思想趋传统,更青睐马一浮、冯友兰、钱穆、萧公权等国学功底深厚的学者。

     

        1943年,舆论界对蒋介石专制统治的不满之声日趋激烈,蒋梦麟让冯友兰写信劝说蒋介石,由陈雪屏代转,陈雪屏称该文为“当代大手笔”,雷海宗也说“即使你(指冯友兰)写的书都失传了,这一篇文章也可以使你不朽”。据陈雪屏说,蒋介石看了这封信后,“为之动容,为之泪下”。

     

        1945年1月,蒋介石再度宴请冯友兰,听说冯母去世,蒋说:“我不知老太太去世,如果知道,我要叫刘主席(当时河南省主席刘茂恩)去吊祭。”蒋还亲自为冯母书写了墓碑,让冯觉得“很有面子”。

     

        因与蒋介石来往过密,联大学生画漫画讽刺冯友兰是“政治哲学家”,并称冯的《贞元六书》是为了阿谀蒋介石而作。

     

        冯友兰与蒋介石来往密切的信息传到远在美国的胡适的耳朵里,使胡对冯的偏见日深,他曾说:“冯友兰虽曾出国门,而实无所见。他们(指冯友兰、钱穆等)的见解多带反动意味,保守的趋势甚明,而维护集权的态度亦颇明显。”

     

        (《北京晚报》11.11 唐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