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岩,共和国元帅徐向前之子,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中将军衔。
动手织毛背心
徐向前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位会织毛衣的元帅,由于简朴没有官架子,人称“布衣元帅”。战争年代里,他曾自己动手织过一件毛背心,一穿就是30年。衣服破了,他常常自己缝补,在红军年代,有部下来找总指挥,看到这情景便感叹:“想不到徐总还有这么一手。”
在会客厅的墙上,有一张徐向前元帅坐着的侧面像,衣服领子上有一块补丁,徐小岩说,那也是父亲自己补的。不光是自己,他还曾为孩子们缝补,且手艺颇佳。
徐小岩告诉记者,父亲在生活上一贯朴素,吃饭习惯五谷杂粮粗茶淡饭。徐小岩回忆道:“他特别爱吃土豆,我爱人第一次来我家吃饭,看见每个人碗里都有一个大土豆,悄悄对我说‘吃不下’,结果被父亲听见了,父亲说,‘这么好的东西,你不吃我吃。’我爱人就赶紧把碗里的土豆吃了。”
在儿子心中,父亲虽然不善言辞,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却一直以实际行动来表示关心和疼爱。徐帅做木工活是一把好手,孩子们小时候用的小桌子小椅子都是他亲手做的,美观又实用。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徐帅还给孩子们做过玩具“小手枪”:把手枪的轮廓画在木板上锯下来,用烧红的铁条穿孔当扳机,再用扑克牌卷个望远镜。
据徐小岩讲述,徐向前元帅还很喜欢小动物。“长征时,父亲的马背上驮过一只猴子,这只小猴一路随行,给艰难行进中的部队官兵带来许多乐趣。后来,家中也曾养过几只小狗,陪伴我们成长。”徐小岩说。
启蒙老师
“我父亲喜好读书,对科学技术一直很敏感。新中国刚成立时,很多人都喜欢去旧货市场淘古董字画文玩,我父亲则跑到书店去买书,特别是科普类的小书,家里堆了很多,什么《坦克的故事》《无线电的故事》等等。”徐小岩回忆说,“我印象很深,父亲看完之后自己还在书上做批注,我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启蒙都是来自于此。”
对孙子徐珞的科普教育徐帅也很是重视。徐珞很小的时候,爷爷就会给他念科普读物,开启他对自然科学的启蒙。有一次,徐珞去自然博物馆参观,看到恐龙化石,他能把名字、来历一一道来,周围人都感到惊讶。徐帅知道后特别高兴,觉得自己这个“启蒙老师”当的很是称职。
徐帅爱读书或许来自于早年间的经历。1901年11月,徐向前元帅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排名“谦”字辈的他是家中的第二个男孩,原名叫徐象谦,参加革命后,为了坚定“不断向前”的革命意志,改名徐向前。
他出生时家道中落,徐向前的父亲考取了秀才功名,以教书为生,节衣缩食供孩子们读书。1919年,徐向前考入了阎锡山创办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省城和家乡两所小学任教。
徐小岩向记者讲述,在战争年代,父亲也很注重军事武器知识的积累,他总说,“好的指挥官要懂这些,才能发挥武器的最大性能。有一次,父亲的部队俘虏了一个国民党军官,对方很疑惑,说你们也没什么枪炮,怎么对步炮协同这些这么懂?”
除了阅读,徐帅的爱好也非常广泛,后来喜欢上了摄影,不仅拍照片,还自己动手布置暗房洗照片,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看书自学的。“他在一本厚厚的《照相全书》上画满各种记号,对洗相、配方的方法进行研究。”徐小岩回忆道。
一生光明正大
1990年9月21日,89岁的徐向前元帅因病辞世。去世前,他给家人留下三条遗言,“我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在客厅的墙上,悬挂着一副题词:一生光明正大,从不为己诉曲。落款是:习仲勋,一九九零年九月二十一日十时四十分。
徐小岩告诉记者,这是父亲去世的当天凌晨,习仲勋赶到医院送别徐帅后,回家提笔写下的。“一般这样的题词落款只会写到日期,精确到时间的很少,这副字所写的是我父亲人生的写照。”徐小岩表示。
父亲做人做事的原则延续到徐小岩身上,对他最大的影响是对部队通信工作的热爱和专注。在谈及当代军队的精神时,徐小岩表示:“战斗精神需要继承,但作战和过去也有很大不同,以后都是信息化战争,所以对于指挥官素质上的要求应该更高。”徐小岩认为现代战争通信极其重要:“早在1986年,我父亲就给通信兵题词‘胜由信息通’,他深有体会,要是信息不通,仗没法儿打。”
如今,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理工科出身的徐小岩,对现在年轻人的通讯工具并不陌生。“我也用微信,当年我们一起当兵的战友们还一起建了个群,在里面聊天分享,每年都要聚几次。”徐小岩向记者说道。
(《法制晚报》9.23 杜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