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1月05日 星期六

    俄罗斯古典音乐魅力无穷

    《 文摘报 》( 2016年11月05日   06 版)

      中国乐迷对俄罗斯古典音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他们习惯把柴可夫斯基亲切地称为“老柴”。那么,俄罗斯古典音乐究竟有着怎样特殊的魅力?

        柴可夫斯基的伟大

      91岁的著名指挥家曹鹏曾留学俄罗斯,他早已数不清自己指挥过多少次“老柴”的作品了。在他眼中,“老柴”是一位成功的“旋律大师”。无论是他的交响乐、歌剧还是芭蕾舞作品,都有着打动人心的旋律,它们从他心中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任何解释,就能让人泪流满面。而且,“老柴”的旋律总是带着浓厚的俄罗斯风格,同时又能恰到好处地结合世界音乐语言,从而受到全世界的欢迎。

      《1812序曲》是柴可夫斯基的一张“音乐名片”。这部作品是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胜利而创作的,在音乐中能领略俄罗斯广袤大地的风光,更能感受到残酷的战争。被扭曲的马赛曲代表着法国军队,而俄国国歌则在炮声钟声中把乐曲推至最高潮。

      柴可夫斯基对自己的这部作品并不十分满意,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首乐曲后来成了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高尔基对这首乐曲的评价最具代表性:“它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如今,音乐所描绘的胜利早已超越了国界,许多国家的知名乐团都演奏过这首象征着爱国与胜利的作品。在一些重大庆典,尤其是户外演出时,乐队还会启用真的大炮,场面令人震撼。令曹鹏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观看小泽征尔指挥这首作品,大炮与乐队齐鸣。

      打动曹鹏的,还有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亲自指挥演出这部作品,9天后他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伟大不仅在于那些动人的旋律,还有他作品中饱含的思想性与哲理性。伟大的作品总能超越国界,穿越时间,震撼世界。”曹鹏说。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从“俄罗斯古典音乐之父”格林卡开始,俄罗斯古典音乐绵延发展了两百余年,为全世界贡献了诸多杰出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

      对曹鹏而言,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的那几年是他艺术人生的转折点。回国后,他成为了诠释俄罗斯古典音乐作品最优秀的指挥家之一。

      “听贝多芬的作品,我会选择卡拉扬指挥的版本;听俄罗斯的音乐作品,我更喜欢俄罗斯乐团的演绎,纯正的俄罗斯风格就体现在指挥的一些细微处理上。”

      俄罗斯乐团的风格大都非常严谨、规范,有时候甚至是严苛。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求学时,曹鹏就曾“偷看”过俄罗斯著名指挥大师穆拉文斯基排练。“他排练时从来不许外人参观,那天我早早就来到剧院,‘猫’ 在座位下面。他对乐手的要求非常高,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甚至对音乐家也不留情面。”

      很多人问过曹鹏,为什么俄罗斯盛产优秀的音乐家。在他看来,这不仅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对音乐普及工作的重视。在俄罗斯,每周都有顶级乐团的普及音乐会,票价非常便宜。

      (《解放日报》10.14 陈俊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