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平凉城乡,人们最头疼的有两件大事,一是给儿子娶媳妇,二是给娃盖婚房。
崆峒区北塬某村一位村干部算了一笔账:“像我们村里娶个媳妇,彩礼最低8万元,最高13万元,必须一次或分期付清。接下来要定亲,给女方买衣服至少需要十几件,少说也得花上两三千元。还要“三黄”或“三铂”,即黄耳环、黄戒指、黄项链或铂金耳环、铂金戒指、铂金项链,这三样要置办齐全没有七八千块钱买不来。没几间像样的砖瓦房是不行的,而盖上三间砖瓦房,按照现在的材料价、人工价计算,就得四五万元。房子盖成了,还要家具、电器,这些东西少说也下不了一万元。
等一切都安置妥当,接下来就是办喜事了。农村办喜事讲究排场、面子。一个中等家庭办个喜事,摆酒席多在六七十桌左右,仅这一项的开支就要一万多元,还不算掏钱雇请婚车、烟酒和其他费用。这些杂七杂八的开销加起来,一个媳妇要顺顺当当娶回家,没有十七八万元你就别想。我们村里的人均收入只有三千多元,娶回了媳妇,就意味着一辈子要“拉长工”还账了。
相比农村的“天价彩礼”现象,平凉城里小伙可以松一口气。因为大多数城里女方家长索要的彩礼钱,仅仅是嫁妆成本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城里人养女儿赔钱,农村人养女儿赚钱。
即便这样,很多父母提起儿子娶媳妇还是很熬煎的。一是城里媳妇难找,现在姑娘家眼光都比较高,不但要求小伙子人长得攒劲,还要事业干得攒劲,起码要有房子,要求高的还要有车子。二是讲究门当户对,最低限度两亲家的社会地位、家庭条件、文化素质不能相差太悬殊。三是买房子首付款必须要男方父母掏腰包,少则十几万,多则二三十万。接下来装修、买家具、置办婚宴,基本上要父母“包圆”,新人自己的工资或储蓄只能用来“塞牙缝”,解决不了实质问题。
总之,城里小伙娶媳妇成本并不比农村小伙少。
曾几何时,昔日一度兴起的自由恋爱、婚事新办之风,已被赤裸裸的“爱情买卖”所取代。相反,比阔气、讲排场之风却愈演愈烈。有些农民认为子女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怕被人笑话寒酸,便倾其所有,互相攀比。结婚典礼时,婚车比数量、比规格、比档次。新居比装饰、比豪华,招待宾客比规模、比水平,往往一户农家娶媳妇所花费用,相当于其家庭收入十几年的总和。
婚姻虽然是人生最大的事情,但并不是婚礼越隆重,排场越大就说明夫妻感情越深厚。虽然我们不提倡天仙配那样在老槐树下举行婚礼,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举行婚礼还是应该被认可和推广的。毕竟以后还要养孩子过日子,守个大房子,天天为还银行贷款发愁的日子肯定不好受。其实,值得怀念的是结婚本身,而非车队、花费、排场等“表面功夫”。
(凤凰博客 10.29 秦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