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号作为空间工作站,要保障科学家在上边的工作和生活,就需要建立生命维持系统。这个系统需和地球一样,有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建立水循环和氧循环。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要还原为氧气,人分泌蒸发的水分要净化为饮用水。
地球胚胎
天宫二号就像一个人造地球胚胎。当然,这个胚胎还需要天舟货运飞船从母亲地球带去补给。
太空工作站的建设,是把各个模块分别逐个发射上去,连接起来,让太空站不断长大。经过天宫二号、天宫三号……天宫N号的研究进步,天宫生命维持系统将不断完善。
对空间生命维持系统的研发,也可推进地球上的农业发展。如对种植技术的研究,有助于发展三沙市海洋养殖,乃至用于研发不停港的航空母舰。以后的太空工作站就可以和三沙市永署岛一样,太空科研人员自己养猪种菜,酿桂花酒,养玉兔,过太空牛郎织女生活。当然,太空的养猪种菜很可能就是营养液中的虫草真菌培养,很可能就是大棚温室种植黄瓜的太空化。
当太空小生态环境建立起来以后,就可以依靠太阳光完成空间工作站中的碳循环,氧循环,水循环等,天宫就有了能维持生命的太空生态环境了。
人类命运的“方舟”
人造地球还要超越地球。
地球生态环境必须依靠阳光,天宫的人造生态则可以脱离太阳辐照,让太阳系以外的星球的辐射来接续这个小小生态的光合作用。人类空间站的宇宙航行脱离太阳系到下一个星球,必然经过一段没有阳光的航程,人造生态环境要能够应对无阳光辐照的航路,才能在宇宙中永远遨游。一个具备完整太空工农业产业链的孤立的可持续的宇宙经济体,至少需要约1万人。到时候,一个宇宙飞船就是一个诺亚方舟。
太阳自46亿年前诞生以来,其温度已经上升了30%。再过50亿年,太阳会燃烧殆尽。太阳寿命有限,适合人类居住的地球也不会永远存在。在人类已经无法适应地球生态之前,人类应该已经乘着数以万计的宇宙诺亚方舟,散布到其他星球,让人类从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
(《北京晚报》10.23 郭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