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人生的黄昏,有人选择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有人选择行万里路,饱览名山大川;也有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同的选择拼接成斑斓多姿的晚年生活。在我们身边,更有不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案例。
去年,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一位81岁的旁听生,蹭课六年,只为学画,年轻学子在感佩之余,送上雅号:学霸爷爷。“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受教育只是年轻人的权利?谁说人到老年只能任凭岁月摆布?学习是一生之事。
可惜,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继续受教育是奢侈的,能进入老年大学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究其因,老年大学“一位难求”,比如安徽合肥市老年大学,每到招生之际,报名异常火爆。一边是旺盛的求知欲,一边是挤不进的校门,这让多少老年人引以为憾?
“活到老,学到老。”继续受教育,既是老年人的权利,也是需求。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做出部署。《规划》提出了发展老年教育的五项主要任务,摆在首位的即是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
“保持健康心态和身体,就要靠这样积极进取的精神。从你们的读书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在一家敬老院,看到开展读书读报活动的老年人时,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壮心未与年俱老”,只要心态年轻,何惧岁月催老?只要不断学习,人生自会开阔。随着老年教育不断推进,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更优雅地老去,拥有更丰富的人生。
(《人民日报》10.25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