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走访了多个“诈骗之乡”。在海南儋州,曾经颇为富裕的高梨村一片破败,青年劳动力频频因为涉嫌诈骗被抓,这个名称颇富诗意的村庄已成为“空心村”。
海南这个曾走在改革前沿的经济特区,却“孕育”出了诈骗之乡,令人唏嘘。在改革开放之后,曾建立起的勤劳致富、诚信经营等市场道德,在某些地方备受摧残。朴实醇厚的乡土道德一片凋零,诚信平等的契约精神也茫然不见。这些“空心村”,“空心”的是青壮年人口、当地产业,更是当地人的价值根基。
被称为“茶都”的福建安溪,一位多年参与打击电信诈骗的警察说,这些村民不以诈骗为耻,反“以诈骗不到钱为耻”,诈骗的底线仅仅是“不骗本地人”,为乡土温情保留了一丝颜面。
当诈骗将价值观倾倒,趋势裹挟下,良心的呈现也只能蜕化为“作小恶”这种可叹的悲悯。个体抵抗这股趋势需要非同一般的定力。在海南儋州,连公务员也参与诈骗:原儋州市兰洋镇原人武部长符志良,利用身份骗取“失独”老年夫妇购房款20余万元。
当我们的生活智慧,是听口音挂电话,是盯着一长串网址细究微小的字母差异,是对“公检法通知”报以天然的警觉,在社会中人与人相互提防,对他人预设“居心叵测”的前提。不知不觉,诈骗横行已扭曲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与思维认知。
因此,对诈骗危害的认知,需要提升至相当的高度。这并非只是个体诈骗分子的作恶多端,而是制度建设不到位所致的“为善而不得”。当产业与道德的劣币驱逐良币在某些地区已常态化,除了公安部门的严厉打击之外,法治、制度的缺位更值得反思。
(光明网10.12 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