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9月24日 星期六

    进了城,他们依然留守

    《 文摘报 》( 2016年09月24日   01 版)
    孙榆(右)和妹妹在出租屋内做作业

        编者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孩子们欢度童年,让老人们尽享晚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报摘发两篇文章,呼唤人们关爱一“老”一“小”,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为什么没跟爸妈一起走?”“因为换一个地方就要留一级,再留级就不行了,不敢再搬了。”“有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吗?”“都玩不长。”

     

        这是15岁的孙榆跟记者的一段对话。因为父母经常在不同的城市打工,他也不得不经常转学。颠簸漂流的生活让他不断留级,也没什么长久的友谊。

     

        在城市留守的孩子

     

        孙榆的父母如今在石家庄打工,孙榆跟妹妹在郑州第七十六中学上学。离开郑州前,父母把66岁的奶奶黄仲英从老家河南信阳接到郑州,照顾孙榆兄妹俩。

     

        如今祖孙三人住在郑州一城中村仅有十几平方米的出租屋里。狭小的房间里,祖孙三人的衣服、铺盖塞得满满当当。没有书桌,两个孩子就坐在床边,把小桌板放在腿上做作业。

     

        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位于郑州市北部,生源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该校副校长陈广融说,这些年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增多,学校招生规模也出现爆发式增长,由5年前每届8个班发展到去年的每届24个班。目前学校3700名学生当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到3100人,占全校总人数的82%,跟孙榆一样留守的学生不少。

     

        11岁的小婕和8岁的弟弟孙冠冠也留守在南方的城市——广西南宁。每天下午五点左右,70岁的外婆陆生连就要提前赶到万秀小学去接他们。

     

        小婕的妈妈农兰芳说,之前她和丈夫曾在南宁打工,去年他们在老家新建了一栋楼房,由于欠了不少债,今年春节后她和老公决定到广东省惠州市打工。孩子没法带走,只得留在南宁读书。

     

        万秀小学位于南宁市区一处城中村,走过狭窄的城中村主干道,走进更窄的巷道内,两边的楼房靠得太近只可见一线天,当地人称其为“握手楼”。在一栋墙体未经粉刷的楼房前,陆生连称,这里就是他们租住的地方。房间有二十几平方米,一张高低床把本就局促的客厅几乎占满,床头摆放着一张书桌,两名孩子平时在这里写作业。

     

        14岁的鑫鑫则已经一个人独自在郑州生活多年。从幼儿园开始,鑫鑫就被父母从老家南阳市带到郑州市读书,但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父母离开郑州市到附近的中牟县做生意,留下他一个人在郑州市读书生活。

     

        一家“午托部”成了鑫鑫在异乡的“家”。每个月缴纳600元钱,这里就能供应一日三餐,还有辅导老师帮助解决学习难题,目前这里接纳了20多个像鑫鑫这样的学生。有的孩子已经在这里住了五六年。

     

        父母流动难安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不少地区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敞开大门。正是看到城市优质的教学条件,以及留守儿童带来的成长问题,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将孩子带到所在城市就读。

     

        但因父母工作不稳定,在照顾子女与赚钱养家两方面往往难以兼顾,所以,父母离开、孩子留守现象并不少见。南宁市一位中学校长说,不少家长来自安徽、湖南、河南等地,主要从事装修、建筑、销售等岗位,“他们时常更换工作单位和工作地点。”

     

        记者采访发现,“再留守”群体具有明显的分层,即小学阶段相对少、初中阶段相对多。南宁市一位小学校长说,孩子越小越离不开父母,但随着随迁子女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也慢慢增强,“不少孩子小学阶段就会洗衣做饭,每天独自搭公交车上学,这样不少家长才敢离开他们。”

     

        这些“再留守”的随迁子女,父母基本都是为了挣更多的钱养家才远走,经济困难使他们大多数都只能生活在城市里房租廉价的城中村。如在南宁市,万秀村、燕子岭社区、官桥村等民房多,且价格相对便宜,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也是“再留守”孩子生活的地方。

     

        成长之忧

     

        一位“再留守”学生的爸爸告诉记者,自己最担心的还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城里车多、人多,孩子如果走路不规矩很容易被车撞到。现在经常有拐卖儿童的新闻,很担心孩子的安全。”

     

        农兰芳说,奶奶年龄大了,只能负责接送、做饭,学习上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她说,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一般。小婕曾在补习班里学习了一个月,英语成绩提高到90多分,“每个月300多元的补习费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太贵了,最后只补了一个月。”

     

        留守城市的孩子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生活里的各种安全隐忧。更重要的是,在最需要呵护和引导的年龄缺失规导,他们面临着更高的成才风险。

     

        “再留守”的学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些孩子像孙榆一样在困难中积极奋进,但也有一些孩子被父母接到城里后,沾染上玩游戏、泡网吧等不良嗜好,有的甚至参与偷盗。

     

        在万秀小学老师眼里,正读7年级的小峰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问题少年。目前爷爷在城里照顾他的生活,却管不住他,夜不归宿、逃课、K歌、打游戏是经常的事。

     

        广西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翔南说,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相似,城市“再留守”群体多为独居或由亲属代管,其生活虽然可以得到基本照料,但他们与城市学生在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旦遇到学习和人际交往等问题,没有父母的指导,其安全感就会下降,其行为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出现各种成长问题。此外,很多学生都住在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这些地方往往居住人员庞杂,黑网吧、游戏厅不少,没有家人在身边管教,孩子一沾上就很容易陷进去。

     

        有关专家建议,应该从大环境上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随迁子女融入城市。如教育上实现“同城待遇”,逐步打破一些地方随迁子女读差学校、城市学生读好学校的局面,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同城待遇”。

     

        (《新华每日电讯》9.14 吴涛  吴小康 双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