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徐玉玉电信诈骗案刚刚告破,又有清华大学老师被诈骗1760万元的新闻见报,电信诈骗如此猖獗,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对读者朋友们又有哪些警示?希望本期选编的几篇文章能带给读者深入的思考。
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遭诈骗猝死一案仍在发酵。随着该案数名嫌犯陆续落网,这起电信诈骗案的内幕也在逐渐揭开。
事实上,信息泄露已在网络上猖獗多年,因此造成的诈骗案件频发。如今,在网络上买到个人数据信息仍非难事。
近日,记者发现,仍有大量“信息贩子”活跃在QQ群内,记者与多位“信息贩子”交涉后发现,学生、新生儿、车主、业主、医院诊断等个人数据信息均被明码标价,还有公司在经营此类业务,这条黑色利益链似乎已根深蒂固。
网上数据买卖一搜即现
徐玉玉经历的电信诈骗,让人最为震惊的一点就是,骗子是如何精准地掌握她的信息,把办理助学金的电话打到她家人的手机上。
近日在网上浏览,发现有针对性地买到学生的信息并非难事,在信息贩子手中,学生们的入学时间、身份证号、父母姓名应有尽有。
记者通过QQ查找功能,检索相关热词,随即得到了数百个相关QQ群,其中不少群名称就为“数据信息买卖”“学生、业主、车主数据信息交易”,这些让人一目了然的关键词即在群公告内展示。
记者申请加入“学生老师家长信息出售”“信息买卖交易”“业主数据/信息/号码”等多个QQ群,几分钟后便加入了群聊。在这些群内的成员有买有卖,人数在几十至数百人不等,群中不时有人发布“出售最新学生数据信息,可私聊”“求购××地学生信息”等消息。
就在记者寻找相关信息时,群友“卡佛落”发出一则消息:“出售最新学生数据,新生儿数据!车主数据!可测试!需要的联系。”
卡佛落称,自己有最新的高三毕业生也就是准大学生的数据在售。为了方便验证信息的准确度,他向记者传送了一份学生数据信息“测试版”文件。让记者去核实其中的真伪。
这份文件内填写着湖北某县一所中学今年参加高考的35名学生信息,内容涵盖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入学时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家庭住址以及父母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内容如此详细让人感到吃惊。记者随机拨通了其中3位家长电话验证,发现文件内的信息完全准确。
教育部门的网站容易攻破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教育部门的网站非常容易攻破,而且大部分的教育部门网站并没有很好的防范措施。最近,一所大学舞蹈系50多名同学家长都接到了“自己孩子的求救电话”,而这些所谓的“求救”却是骗子的骗局。而如此多孩子家长的信息集体泄露令人吃惊。
卡佛落自称,自己侵入了教育局的网站,“靠吃这碗饭,数据绝对一手。”当记者问起如何侵入网站时,对方立刻警觉,“多的不便说。”连互留姓名、联系方式的请求也拒绝了。
当天下午,在收到记者转账后,卡佛落便将一个有500条学生信息的表格发了过来,这些数据填写整齐,为湖北某市一中学高三年级学生信息。信息栏依次为年级、学校、学生信息识别码、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入学年月、身份证号、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家庭住址以及家庭主要成员的联系方式等个人详细信息。记者再次抽样验证,这些信息同样真实。
在卡佛落的描述中,从教育部门的网站拿到学生信息似乎十分简单。他称,如果能长期合作,“你们可以指定全国随便哪个地方的学生信息,然后我去搞。”每次盗取信息,只是花几天时间去相关网站“玩”一下。
事实上,教育部门网站被入侵的案例不在少数,并且看似并不复杂。
曾有一个11岁的小孩报告称自己可以到学校网站改所有人的成绩,原因是大量老师使用了弱密码,密码太简单,很容易试开。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网站黑客只要试几个密码就攻破了,这样的漏洞不计其数,大部分改个密码就好了,但网站没有这个安全意识,而且个人信息泄露对网站往往没有直接的影响。
风声紧 降价卖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个人信息买卖的价格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徐玉玉事件的升温,“风声越来越紧”,价格也发生了变化。
卡佛落称,今年刚入学的大学生数据,3毛/条,500元起批,自己手中有10万条,微信、银行卡交易都行。这与记者从其他卖家处问到的情况类似,每条学生信息,被以2-3毛钱出售。记者向卡佛落提出电话交流,他随后向记者发送了微信语音邀请。
语音中,卡佛落告诉记者,因为山东准大学生被骗的案子死了人,全国各省都成立了调查组,现在很多人都不敢卖。卡佛落称,自己出售数据时并不会问对方的用处,“但是也能感觉到,用于犯罪的人出价高,一次几万条,因为他们有钱。”卡佛落表示,由于最近查得比较严,他已经把手里的个人信息降价,希望赶紧把这批数据出手。当记者表示可能一次性买不了太多的数据时,卡佛落表示:“没关系,你可以转手卖给别人啊!”
(《新京报》8.30 李明 李禹潼)